1993年,中俄K3次列车遭匪徒洗劫6天5夜,中央下达批示:跨国追捕
火车刚从北京站带着几百人的期望开走,没人料到,这天会成为很多人回忆里永远的崩溃!市场的变化突然太快,俄罗斯整个国家像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底色。苏联刚解体,冬天刚落幕。如果说中国商人席卷俄国是势不可挡,那他们的命运也像坐着没窗的列车,什么都挡不住。每个人说这条K3国际列车很安全,但实际上,谁也不是第一次冒险。
在俄罗斯,商品变得像黄金一样稀罕。中国的“倒爷”,手里握着无线电、夹克衫、小家电,没什么不是能当钱用的。贸易的利益把所有人都往边境上赶,风大的时候,甚至连猪肉都没地方落脚。商人想发财,匪徒也想发财——只是方式不一样。这两拨人,一边争着做生意,一边互相切磋谁更狠毒。赵金华以前也在这些中国人里头混,但她走得越来越偏,到最后谁都不放眼里。
她让同伴们都安静,专挑恐慌的人下手,遍地都是烟味和急促脚步。奇怪的是,有时候赵金华冷到像个计算机,该生气还是会发火。车厢里有谁求饶,她压根不听。你如果不遵守她的规矩,她就让你再也不敢开口。和她并肩的朱兴金,反倒不怎么会说话,靠一身狠劲和一张脸让别人怕。人们都觉得这俩人合作必定会出乱子,但他们却越来越默契。
牛顿是个谜。他其实不是第一波商人,靠当翻译混了进来,明里暗里帮倒爷撑腰。牛顿的本事不是能打,是能说,能让那些劫匪团伙都听他的。他喜欢把活安排得妥妥帖帖,谁出手谁收钱,从头到尾都算好了。不像赵金华,牛顿的表情看不出来什么情绪。所有的抢钱、打人,牛顿只看一眼,没什么动作。有人说牛顿其实不狠,但只要他开口,没人敢不服气。
四月那阵,边境的消息变得越来越乱。劫案一连串,有人报警,更多的人选择闭嘴。女职员被欺负后使劲给使馆发信,但她等来的只有坏消息。外面都在说这些匪徒谁也管不了,没人愿意出头。有个叫黄亚军的劫匪,是赵金华的亲戚。他刚想自己出手赚一把,赵金华竟直接让人撬了他的门,把黄亚军也算成了自己的“成果”。这些人彼此防范,抢起来先不分你我。
劫匪的暴力越来越明目张胆。四月和五月,商人们开始觉得自己像待宰的羔羊,却还是不敢露头。旅客们只好尽量装哑巴,财物不离身。有人说那是运气不好,其实更多的是无助。劫匪拿刀、瓦斯枪进了列车之后,谁还是原来的自己?
K3列车出发那天,是1993年5月26日。车上的大多是中国商人,带着货,想着能从莫斯科多赚一点,到晚上进蒙古站便出事了。中国警察下了车,没谁再敢管秩序。包厢里先是嘈杂,后面慢慢全都是哭声。列车突然就没人保护了,外面风沙大,里面比外头还冷。劫匪用瓦斯枪轰门,开包厢,谁有钱先交出来。异国的夜,比想象中更难熬。
有人在蛋糕里藏钱,差点就被发现。赵金华先问话,朱兴金看着就动手。“给钱就放你走”,结果只是说说而已。年轻的女孩们连求饶都没机会。列车里暗得像没有窗户,只能听见隔壁的惨叫声音。
乌兰巴托的黑夜,第一波劫匪下车了。大家松一口气,可后面还有两伙人。赵金华和她的团伙又进来了。前面被抢的钱,后面还得再交一遍。人们不知怎么过这几天——十多个小时没安全感,其实后面过了好几天也还这样。除了被抢劫,谁都不能睡。有人拼命撑着头发,想找机会呼救。结果车厢太长,没人能听见。
六天五夜,换了好几拨“管事”的人。倒爷见多少人倒过霉,也没人见过这么紧凑的灾难。有人在蒙古国丧失了全部希望,车到了俄罗斯,警察才来。俄罗斯警察抓了部分人,中国的专案组也出发了。中国中央一声令下,“跨国追捕,必须全都揪出来!”警察化装成倒爷,没带枪,用擀面杖也要试试。
俄罗斯警方很上心,两方一拍即合。赵金华和朱兴金很快,倒是疯女人也有饿的时候。饿到没力气反抗,转眼间就被按在地上。等中国警察到场,这俩人反而说不清楚了,当场全都哆嗦着供认。有意思的是,牛顿反倒开始逃亡。他不是那种愿意坐以待毙的人。牛顿的脑子太快,骗了一批钱,去突尼斯装做做生意,其实是想彻底消失。
牛顿逃亡途中,还是被警察摸出来。破案线索全靠牛顿的女朋友。警察蹲守了几天,把牛顿和同伙全抓了。很多别的团伙成员也逐一落网,黄亚军、苗炳林都没偷懒。苗炳林其实还以为是两国协议自己回国,结果被警察直接拘了起来。后来才发现,警察全是装的,谁都瞒不过。
案子结到1994年12月,主犯都判了死刑。那些一直嚣张的人,最后还是被法庭敲定命运。死刑的枪声那天没什么人同情他们。列车上的受害人,多少终于释怀。“总算这些人再不会害人”。
这次跨国行动,算是中国俄罗斯合力把案子捣碎。有人说没引渡协议,大概就办不成;结果两国警察用一种意外的方式,把所有劫匪揪出来,没剩下漏网之鱼。谁都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也有人说其实只是运气好。你信吗?追捕如果慢半天,那些匪徒早就不见了。可这一次,正义没放过任何角落。
劫案之后,旅客的生活永远有些变形。有的人明明经历过苦难,却还是选择继续做倒爷。也有人彻底不敢再坐国际列车。痛苦和恐惧有时候不会全消失,好像每次回忆,都能闻到夜里车厢里的那股颤抖。正义虽然来得晚,但总归是来了。
之前有不少人说“依靠力量才能回避秩序”。可这个案子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劫匪被抓、枪决,正义变得不再遥远。到底是哪种方式更有实用价值,说不清。或许下一次换个地方,另有结果。
奇怪的是,市场始终没有停过。抢劫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吗?好像不是。有人记得列车上的夜晚,感恩警方的辛劳,也有人觉得这世界总有人幸运、有人倒霉。双方的故事似乎都没完。
有意思的是,虽然大多数人觉得案件一锤定音,实际上还有几个匪徒拖到了后几年才抓到。警方说全都落网,可消息里也有漏报。案子这么大,运气好的警察多,倒爷里头其实也有配合的,谁抓谁骗有时候搞不清楚。
就像这趟列车,还是一路向前,只不过,每个人心里多了点别的东西。正义不算什么高高在上的词,损失和收获有时都在摇摆。恐惧过去了,记忆却还会留下点阴影。为什么这么多人会选择沉默不语?明明已经有法可以依,还是觉得自己不能改变什么?
这事,没人说得清。1993年的列车已经远去,跨国追捕成为历史。但危险和勇气,市场和暴力,一直都没走远。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