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专用课件.ppt

2025-10-11 04:03:46 17阅读

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杨振宁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原籍安徽省原凤阳府。 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杨武之。现在说起这个名字,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但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学界提到杨武之,真是“天下无人不识君”。 杨振宁才10个月大,杨武之便考取安徽公费留学,前往斯坦福大学学习成为中国第一名因数论研究获得博士的学者。归国后,杨武之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和系主任长达20年之久,陈省身、华罗庚等均出自他门下。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杨振宁的智慧很早就被发现和善加引导。杨武之从小教儿子天文、物理、数学、英文、唐诗宋词、易经八卦等各种学科,这为以后杨振宁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名师和高徒   西南联大名师荟萃,教师阵容非常强大。在联大,由于保存着清华大学把国文作为一年级学生必修课的传统,因而杨振宁能够听到朱自清、闻一多、罗常培、王力、陈岱孙等名家的课堂讲述。   杨振宁在读时的联大物理学系,由饶毓泰、吴有训、周培源、朱物华、吴大猷、赵忠尧、郑华炽、霍秉权、王竹溪、张文裕、马仕俊、叶企孙、许浈阳、任之恭、孟昭英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执教。其中,给他上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的是擅长实验的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上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著名学者吴有训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周培源教授等。杨振宁跟随这些大师们,很快步入了物理学的殿堂 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我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的草地上”。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973年夏,已经步入晚年的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了杨振宁。在这次会见时,杨振宁十分吃惊地发现,日理万机的毛泽东竟然对自然科学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那天,他跟杨振宁兴致勃勃地讨论了基本粒子的结构问题。 此后多位领导人接见了杨振宁 1983年邓小平会见杨振宁 人物小传 时至今日,我们关于传记作品的学习已经接近了尾声,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几种传记类型: 传记:史料性传记 杜甫 特点:客观、真实 回忆录 鲁迅 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 口述自传 毛泽东 特点:“口述”,真实、亲切 自传 沈从文 特点:叙述自己 评传 马克思 贝多芬 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真实 评议——形象 小说化的传记 达尔文 特点:传主——小说人物 生动形象不失真实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传记类型——人物小传。 介绍文体   人物小传一半篇幅较短,往往只能从传主一生中选取几个重要的段落,特别是那些最能体现传主人格精神的事迹,通过这些闪光的“点”来勾画出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也常常穿插一些能抓住人物性格,心理特征的特写镜头,用简洁的文字作生动的描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文体,在报刊上经常出现,是介绍名人或新闻人物的“快餐式”传记。今天,我们就来上一顿文化“快餐”。 介绍文体   和已往我们学习的几部传记相比,人物小传不可能像它们那样细致的记录与表现传主的生平事迹,也不注重对传主心理、性格的细致刻画,更不可能像文学性传记那样,做许多艺术渲染,其任务主要是提供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一般只需要将传主的主要精力和他的人生特色提示出来即可。然而,人物小传也可以充分体现不同的写作艺术和风格。 文章脉络 引言 家学渊源 奠定基业的西南联大 万里寻名师 成功之路初探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是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核心。本文便是围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这条线索展开的。 引言部分能揭示文章中心的话是哪一句? 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 一个民族的文化趋于保守和封闭,就与落后和挨打相纠缠;一个民族的文化走向开放和包容,就与繁荣和富强相联结。?我们应接受外来的优秀文化。 能力提升 从杨振宁成功经验和精神品质中你获得哪些启发?请你谈一谈。 参考论点 论点一:从小打下良好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论点二:要善于根据条件的变化修正自己不切实际的理想和人生方向。 论点三:艰苦条件能激发人的斗志。(或“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论点四:老师的悉心指导是学业有成的关键因素,至少可使人少走弯路。 论点五:勤记笔记是学业有成的重要方法。 论点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论点七:要想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到扬长避短。 论点八:中西结合是科学研究的新思路。 “杨振宁的另一面” 杨振宁对自己的评价是:很幸运地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作了对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选择。 杨振宁留在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引发争议 关于为什么不回国,杨振宁的回答是:“在我之前的中国人赴海外求学,都是学成即回国。可是当我拿到博士学位之时,韩战爆发,美国不允许理工科博士回国,因此滞留在美国”。 而为什么加入美国国籍?杨振宁的回答是:“因为所持的中华民国护照在出国旅游签证时非常不方便,所以加入美国国籍”。 周总理热情的请杨回来为祖国效力,竟被杨振宁以国内物理水平太差而一口回绝。也许此时,作为掌握世界先进物理科学技术的顶尖科学家,留在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是一种“幸运”,有一整套科研环境让其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也有优越的环境,在杨振宁七八年后获得诺贝尔奖即可拿到普林斯顿50万美元的年薪。可是杨振宁有没有想到,为什么有同时赴美留学的钱学森与美国抗争一年零六个月,历经美国的软禁折磨,直到周恩来用朝鲜战争的十名美国战俘把他换回国?为什么同样博士学位的邓稼先不顾当时禁止理工科博士回国的禁令,一定要回国为国家完成原子弹研究的事业?没有这些掌握国际先进科研技术的学者回来为国家打下国防科技、核工业的基础,中国现在有杨振宁得以享受的环境吗? 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时,他的父亲,一位更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对此不能接受,发表声明与之断绝关系,并且到死也没有原谅杨振宁。杨振宁在访谈中提到,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杨振宁回避并忽略了之前同一批出国留学人员的贡献,大大炫耀吹嘘自己在美的成就,并鼓励下一代科研人员走这种“有利于自己人生的选择”。反观杨振宁,和他的同学邓稼先比较就差的太远了。可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不忠”:杨振宁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加入美国籍,父亲劝说也无效,不肯归国效力。拿到诺奖后志得意满的杨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 “不孝”加入美国籍,为此事杨的父亲到死也没有原谅他,是为不孝。 “不仁”:在祖国富强时,又在与清华大学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国颐养天年,自从回国以来,东走走、西逛逛,忙着走穴炒作,不愿踏踏实实做工作。 “不义”:剽窃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诺贝尔奖,还倚老卖老的将名字写在李政道的前边,并出书丑化李政道;杜夫人刚刚过世,大一的基础物理刚开课不到半个学期,就一心想着上帝的最后一个礼物…… * * * —— 杨振宁 第八组: 景媚冉  聂以琳 杨丹,   李泽巍,  李磐石,  赵越(大),杨雪 杨振宁生平简介 课文分析 杨振宁的另一面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 在1938年,中学还没有毕业他,就考入了西南联大,当时他才16岁。 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 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到芝加哥大学进修。 1948,26岁的杨振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 1958年至197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兰、美国等6所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 杨振宁之父杨武之 家学渊源 李政道 杨振宁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可惜的是获得诺贝尔奖后二人过于争名夺利因论文署名排名先后的问题交恶。 1962年因为《纽约客》的一篇文章,这对科学界的“黄金搭档”正式决裂。 1997年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与杨振宁 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员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99年5月21日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该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  就是杨振宁的话:“今天,站在这里告诉你们这些事实,我沉重地体会到一个事实,就是我在不止一种意义上,是中国和西方的文化的共同产物。我一方面为我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自豪,一方面将工作奉献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文本研习 筛选信息: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的主要经历有哪些?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家学渊源 奠定基业的西南联大 万里寻名师 萌芽 扎根 成长 抓住机遇 追随名师 扬长避短 中西合璧 收获 ↓  经历 ↓ 原因 合璧 精神给养 读书经验 科学方向 研究经验 中 西 其他著名中西合璧的大师 季羡林:享誉中外、德高望重的学术巨擘、国学大师 辜鸿铭:精通九国的语言文化,国学造诣极深,曾获赠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的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 梁启超、王国维 、鲁迅、 胡适 拓展素材 生活中面对哪些外来文化?传统文化的现状是怎样的?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扑面而来外来文化? 中国青年要保护传统文化 要振兴优良传统文化 1940年8月,钱伟长等留学生才搭乘不停靠日本的轮船出发,赴加拿大留学。赴加拿大50天后就因为一篇论文的发表而成名,两年后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至1945年,钱伟长已经成为了一名国际范围内的知名科学家。且收入颇丰。钱伟长:那很不错,大概八万美金一年呢。就在钱伟长科研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传来了国内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此时他选择了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机械系担任教授。 2010感动中国人物:赤子——钱伟长 * *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