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大混战:国内电台类应用轻盘点
在2015年7月,蜻蜓FM宣布已经拥有2亿用户,日活跃用户为1000万。接着11月9日,移动音频公司蜻蜓FM被曝采用技术手段对日活跃用户数、广告点击量等数据造假,以欺瞒第三方数据监测公司、投资人以及广告主。而曝光这一信息的正是蜻蜓FM最大的竞争对手喜马拉雅FM。
这些举报呢,就是各大FM为了在各种官司中发展自己,并干扰对手发展的招数。除了以上的各种举报外,FM之间在应用市场的争夺也是十分激烈。比如有一个方法就是取个超级长的应用名,特别要包含竞争对手的名字。例如:喜马拉雅其中在iTunes商店的标题长达三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占用对手位置或者将对手投诉下架之后,可以占据对手的搜索词位置。这招在百度搜索里面早已存在,例如搜索凡客诚品点击获得PPG,点击PPG获得凡客诚品。
另一种方法就是用阉割版的马甲程序诱使用户下载另一个APP。或者把应用真身和好多个马甲应用同时上传应用市场,这样即使真身被处罚下架,马甲还是可以获取不少用户。
这类在应用市场的厮杀有个专业的名字叫ASO——即应用市场优化(AppStoreOptimization)。
国内电台类应用轻盘点
首先来一发各大FM的投融资状况图。
别混战了,安心做内容猴唔猴?
老实说,这些混战看来看去真没意思。数据造假、频繁的侵权诉讼,都是不光彩的。但这些电台类APP又不得不这样争夺,毕竟它们的业务基础大都建立在以用户增长速度为基本的盈利模式与估值模式上,日活跃用户数与增长速度的快慢可以直接影响到公司融资估值。从传统互联网的最初阶段开始,用户注册数、排名关注度,电商的销售额、订单数、转化率、增长率等数据指标,就成为衡量一家公司业务模式的健康程度与盈利模式的想象空间的基础衡量指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下载量与日活、打开率、存留率、交易量等成为核心指标,它们依赖这些指标来吸引投资,拉广告,创造更高的收购价码。互联网企业造假与互联网本身的基因即盈利模式与增长模式也息息相关。这是其一。
其二,部分创业公司需要夸大数据方便融资,给投资人想象空间。数据夸大之后,才更有利的融资,拉升上市的估值,被巨头收购或者入股。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是拿钱有利的筹码。
其三就是企业内的考核了。企业内部的不同团队、甚至一个团队不同成员之间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一旦达不成需要实现的预期量化目标,就会开始在执行过程中尝试猫腻的手法,长此以往,数据注水往往也开始发展成为地下产业链的一环。
窝头君此时真想咆哮,别混战了,安心做内容不行咩?FM本身还是靠内容吸引粉丝的啊。
去年五月,腾讯也杀入了FM。除了渠道优势,内容也是腾讯所擅长的。腾讯发布企鹅FM的时候宣称:“致力于打造随时随地陪伴在用户身边的有声轻娱乐平台,满足不同场景的听需求”,最大特色在于自适应不同场景(例如下班、晨起)、wifi自动下载、自适应用户习惯(定时开关,睡前安神等)。
腾讯的杀入,使FM的浩大丛林中又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所以……各大FM们,还不快去把技术创新起来把内容饱满起来。【严肃脸】
鸡窝投行·创投界专业FA
鸡窝品牌活动·鸡窝私董会&VR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