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曾——中国战地摄影记者的先驱
方大曾,这位活跃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摄影家、新闻摄影记者、战地摄影记者,他以照相机为武器,用图像讲故事,为当时的中国社会传播正能量,为中国抗战的历史留下了那一时段逝去岁月的宝贵图片档案。
方大曾是中国战地摄影记者的先驱,报道绥远抗战的摄影作品是方大曾作品中的精品。
绥远抗战,即“红格尔图战役”和“百灵庙战役”。此战,中国军队全胜。方大曾肩负记者的职责,在“绥远抗战”爆发前后,两次来到绥远抗战前线,拍摄了《光明的保卫者》、《备战》、《防空演习》、《挖战壕》、《前沿》、《伤兵》、《开赴前线》、《指挥者》、《战后惨象》、《战利品》等一批战地摄影作品,被人们誉为全面抗战前夕最佳的摄影艺术作品之一。
方大曾有两幅摄影作品值得一提:《战利品》,一名中国军队指挥员在缴获的日本轿车前留影,车牌上“关东军陆军特务机关”的字迹清晰可见,这正是图片形象证据的特性,解读这张图片,猖狂的日军吃了败仗不言自明;《战后惨象》这幅作品展示的场景令人震撼,恐怖:战后隆冬荒野上,一位身穿羊皮袄的绥东集宁民众将一具敦实的敌军士兵尸体上身羊皮袄剥下,一具冰凉的断臂死尸,裸露出阵亡士兵健壮的前胸。这幅图片,当时普通中国人的极度贫穷和对死亡的麻木更是跃然纸上。这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贪穷到极至的真实写照。
按我们今天的对摄影的分类,方大曾摄影作品属于典型的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范畴。
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摄影是个新鲜、时髦的的高科技玩艺儿,亦是当时有钱人休闲的工具。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北平、上海,有相当数量的摄影家沉浸于美媛、时装、风花雪月的题材中,少数摄影家则在展示他们改良过的类似国画风格的摄影术。而出生于殷实之家的方大曾作为摄影家和摄影记者,以他朴素的民本思想和记者职业记录报道真实事实的职业本能,他与这种沙龙气氛格格不入。他径直贴近贫弱中国冰冷的现实生活,频繁进入他的相机取景框内的是占旧中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他的摄影作品《缝穷者》、《人力车夫》、《纤夫》、《矿工》、《码头工人》、《童工》等,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劳作和贫困至极生活场景:《缝穷者》中靠墙席地而坐的老大娘,全部家当仅一棍、一筐;《码头工人》中码头工人衣服的褛烂程度是今人无法想象的;《童工》中,一个幼童背着大大超过他的体重的满筐的煤块艰难前行……这些画面,展示了方大曾作为一个卓越的纪实摄影家和摄影记者的可贵品质。在摄影实践中,他以一种平视的角度看待和拍摄报道劳动者,与劳苦大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黄河岸边,在煤矿的井下,经过实地调查,他把真实的情况以第一手图片形象介绍给社会,并为苦难深重的中国存照。
方大曾的摄影作品中展现出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怀与同情,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1936年10月,方大曾和许智方联合,两人自行挑选佳作各三四十幅,在天津东马路青年会举行个人摄影艺术联展。其中,方大曾作品以《吃黑面的人扛白面》一幅为最动人,凝视图中码头苦力,若闻喘息声。名为心生,作品的名字《吃黑面的人扛白面》更是展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中国世道不平的愤懑。观看方大曾的《黄河上的船夫》这幅作品,我们从画面上船夫健康伟岸的赤裸身躯上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讴歌,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研究中国摄影史的权威人士,原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吴群评论说:“他把镜头对准中国的劳苦大众,位于激流中和地底下的船工矿工,对他们的实际生活境况,表示极大的关怀与同情。”
现实高于艺术。严守真实性原则,纪实的方式,是方大曾摄影作品的特色,亦是他的摄影作品价值所在。
品读方大曾的摄影作品,无论他拍摄的是新闻事件还是人物风情,无论是报道新闻还是创作摄影作品,他都严守纪实的方式和真实性原则。他的作品几乎都是以纪实的方式完成的,他关注着动荡的时局,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时代。在现实生活中,在炽热的斗争中,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在他的摄影作品里找不到一点儿虚浮的痕迹,没有摆布,不事雕琢,朴实无华,用真实的瞬间场景讲故事,他的摄影作品体现着他关注但不干预,看似无意却独具匠心的丰富内涵,因而给历史留下厚重的一页。这正是他的摄影作品的客观价值和生命力所在。而他的理想、情怀,正通过取镜框摄取的客观的现实事物实现了和谐统一。
作家余华在说:“一看方大曾的作品,瞬间的感觉把我给抓住了。这似乎再次证明了,现实可能比我们认为的艺术更加有力。我可以想象,方大曾是在那么一个动乱的年代,他的快门不断地按动,进入取景框的那个时代的画面是不需要构思的,一方面体现他作为一名摄影师的才华,另一方面说现实高于艺术。”
现实高于艺术。这正是早早就悟出摄影纪实的魅力这个真理的方大曾的高明之处。(乔天富)
方大曾摄影作品
缝穷者 天津 1936
开赴前线 绥远 1936
备战 绥远 1936
战后惨象 绥远 1936
战利品 绥远 1936
光明的保卫者 绥远 1936
备战 绥远 1936
制陶人 河北 1936
童趣 河北 1936
吃黑面的人扛白面 天津 1936
童工 山西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