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宣传月 | 警惕!发表这些不当言论或将面临法律后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
表达观点的途径日益丰富
网络舆论的力量也随之不断增强
以下为不当言论的类型及其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希望大家能主动传播正能量
遵守法律用网,倡导文明上网
促进健康网络环境
共同维护一个清新、正直的网络空间
01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
所谓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就是常说的造谣、传谣。大体上包括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结果是扰乱公共秩序。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者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02
所谓诽谤,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5者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03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对于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可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04
寻衅滋事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05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
所谓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就是公开以语言、文字、图画或者其他方法,使群众激起或者产生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或者在出版物、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刊载民族歧视、侮辱内容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06
宣扬恐怖主义、极端活动、
煽动实施恐怖活动
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的;制作、传播、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的;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的,构成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07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
或者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是指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单处罚金。
08
煽动分裂国家
煽动分裂国家,是指煽惑、挑动群众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煽动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对他人进行鼓吹煽动,意图使他人接受或相信所煽动的内容或去实行所煽动的分裂国家的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犯本罪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09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是指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网络文明,人人有责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争做
网络素养的践行者
网络文明的弘扬者
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者
共同
撑起一片清朗的网络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