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亚洲王朝,西班牙帝国存在时间?

2023-08-14 20:10:04 72阅读

帝国时代:亚洲王朝,西班牙帝国存在时间?

西班牙帝国 持续时间305年

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西班牙帝国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其中,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直到今天这些地区多数国家讲西班牙语。直到17世纪中期,西班牙的地位才被荷兰、法国和英国取代。

帝国时代:亚洲王朝,西班牙帝国存在时间?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印第安人大屠杀——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的灭绝

如果我们了解过美国感恩节的由来,我们会认为美国先民乐于感恩,善良热情。1620年,“五月花号”船载着102名受迫害的清教徒来到了美洲大陆。那年冬天,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食物与衣服,还教他们种植、狩猎与捕鱼。正是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当时的移民们才能获得丰收,在美洲生活下去。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邀请印第安人一起庆祝,由此有了感恩节。

但这些人可没有记住印第安人的恩情,反而为了土地、矿产等资源对印第安人举起了屠刀。美国学者统计,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时,印第安人总人口在3000万到1亿之间,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国“保留地”里的印第安人不到80万人。这中间,是持续了百年的种族屠杀。

无尽的“讨伐”

为了获得资源,为了扩张领土,白人移民们可不管什么恩情,他们向大大小小的印第安人部落发起了一次次“讨伐”。

《另一半美国史:美利坚的道义黑债与救赎》中,罗列了许多次印第安人与美国政府的冲突,大部分都是以印第安人的惨败告终。

1862年,明尼苏达的印第安人受够了饥寒交迫,大规模起义,最终被惨烈镇压。

1862年,美国政府为了逼迫亚利桑那州的印第安人向西墨西哥迁徙,开始掠杀牛羊,向水里投毒。

1864年,美国军队屠杀了南北夏延河和阿拉珀霍的妇女儿童。

1875年,美国军队在红河之战对印第安人又进行了一次屠杀。

有关数据记载,19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美国正规军在民兵的帮助下,发起了1000多次不同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只是有记载的大战争,还有数不清的小战争、小冲突。

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的“讨伐”,让印第安人数逐渐减少。

种族大屠杀

1860年2月25日晚上,美国海德斯维尔的民兵偷袭了印第安韦尤特部落。当时,部落里的男人们大部分都乘着独木舟出去打猎捕鱼了,只剩下60个妇女儿童。这些民兵对妇女儿童展开屠杀,用斧头砸碎他们的头颅。

这只是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的一个小片段。

那时的《纽约世纪报》有一篇文章这样写的:

“加利福尼亚近日犯下的暴行,史无前例……大部分暴行发生在北部的洪堡县。犯事者似乎故意灭绝印第安人。被屠杀的全部是妇女和儿童,男人当时不在部落里。他们是迪格尔部落,待人友善,地位最低,最无防卫能力,没有其他部落那种大胆杀人的精神……我们所说的屠夫是白人。他们是货真价实的屠夫。我们想方设法也编造不出什么逻辑,没办法把他们和我们自己的种族区分开来。”

不仅是民兵对印第安人展开屠杀,国家层面也出版了有关法律。

《世界通史全编》中提到,1703年,立法会议上规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给赏金40镑。到了1814年,美国詹姆斯·麦迪逊政府重新规定,每上缴一个印第安人头皮,奖赏50到100美元。

不仅有“头皮政策”,美国独立后,还立法把印第安人赶到“保留地”里去。1830年通过的《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就规定美国东部印第安人必须全部都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保留地里去。这不是种族隔离和迫害,是什么?

在迁往保留地的路途中,数不清的印第安人死在路上。有记载一个叫彻罗基的部落,1839到1849年间,被枪炮看押着驱逐,在迁徙途中死去了大约4000人,已经占了该部落人口的四分之一。

无数印第安人在屠杀、驱逐、迫害、被迫迁徙中,凄惨地死去。

总统急先锋

对印第安人的暴行可不是美国普通人的自作主张,美国政府也是相当支持。

就拿美国总统山上的那四位总统来说,他们哪一位手中没有沾染印第安人的血?

美国首任总统、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华盛顿在屠杀印第安人过程中,曾说:“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他把印第安人和狼进行比较——“两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指示将士们从印第安人尸体上剥皮,“从臀部往下剥皮,这样可以制作出高的或可以并腿而长的长筒靴来。”

还有托马斯·杰斐逊,就是那位起草美国《独立宣言》,还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的总统。美国大规模驱逐且屠杀印第安人,就是在他的任期内开始的。他说美国人必须“灭绝印第安人或者将他们驱赶到我们不去的地方。”

林肯总统任期内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屠杀,但1862年,他下令绞死了38个印第安人部落酋长,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冤杀。

西奥多·罗斯福虽然没有屠杀过印第安人,但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却说:“这是难以避免且最终是有利的,我不想走得太远去说只有死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但我相信十个好印第安人中九个是死的,而我也不愿深究第十个的死因。”

总统们对印第安人都是如此的态度,可想而知印第安人在美国的悲惨了。

一直到1924年,美国才通过《印第安人公民资格法》。

文化大灭绝

一个种族的消亡,是从文化的消亡开始的。

美国人不仅企图在肉体上消灭印第安人,在文化上也是“欲亡其史。”

美国政府先是把印第安人驱逐到保留地里,限制他们在保留地里定居。印第安人不能随意离开,非印第安人也不能随意进入。这和“集中营”有什么区别?

之后,美国政府建造了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把印第安人小孩从父母身边带走,强迫他们学习白人文化,让他们忘掉母语。而且,星期天他们还要去白人家当保姆,以至于常年不能和父母团圆。

1879年,第一所印第安人寄宿学校在宾夕法尼亚建成。在这里,印第安人孩子们开始“丢失”自己的身份与文化。

印第安人大屠杀,不仅是对他们生命的剥夺,也是对他们历史与文化的剥夺。这是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犯下的罪行,应该和黑人贸易一样被永远批判。

印第安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历史,失去了文化,更失去了话语权。

还有什么比丢掉自己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更残忍的吗?

帝国时代3亚洲王朝土耳其和英国哪个强土耳其人口上限免费的?

土耳其前期经济好后期不行,英国一波BOOM后可以甩土耳其几条街,但英国没一个射的过土耳其亲兵的,上了堡垒也没有除了炮,自己衡量吧

土耳其大部分领土在亚洲?

当代土耳其对自己的身份认知,在某些领域中,往往是矛盾和纠结的。

一方面,土耳其积极脱亚入欧,以欧洲国家身份参与着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体育、文化等各个层面的事务。早在1951年,就加入了北约,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争取进入欧盟,即便屡次被拒,仍旧初心不改。

另一边,在浓郁的泛突厥主义情愫的影响下,土耳其官方又主导了大规模的“认祖”活动——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蒙古等曾经活跃在中国古代史中的亚洲游牧民族们,竟然依次被认做了现代土耳其人不同阶段的“祖先”。

比如下图这个土耳其陆军徽章,上面标注着“公元前209”。只是,公元1299年才有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个“公元前209”,要表达什么呢?

原来,咱们的《史记·匈奴列传》中,那个曾经给汉高祖刘邦制造了“白登之围”,战斗力强悍的匈奴冒顿单于,被土耳其“强行”认了祖。而公元前209年,正是冒顿单于担任匈奴部落大boss的年份。

就这么一捋,土耳其陆军一下子追溯出来了两千二百多年的“建军史”。为此,2017年,土耳其官方还曾经重金打造过一部纪念建军2227周年的宣传片(下图),场面着实恢弘。

客观看,土耳其对于东方和亚洲,更多的是情怀;而在实际操作中,则更渴望被当作一个欧洲国家对待,只要能挨上欧洲的,就绝不与亚洲为伍。

甚至连体育方面也亦是如此,最明显的是,土耳其从来不参加“亚运会”,但对“欧洲杯”却非常用心。

究其原因,主要得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说起。

首先,参与欧洲事务,属于土耳其的历史传统。

早在奥斯曼帝国时代,无论是兴起之初、极盛时期,还是衰落之后,土耳其都在跟欧洲国家频繁的打交道。

早在16、17世纪,奥斯曼土耳其的鼎盛时期,作为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囊括了多民族、多宗教的世界性帝国,巴尔干半岛和部分东欧地区、黑海沿岸,几乎全处于土耳其人的控制之下。

所以,在领土方面,帝国时代的土耳其曾经拥有着大片的欧洲领土,更属于欧洲传统国家的近邻。在这种地缘环境中,跟欧洲各国的合作与战争对抗也是其数百年以来,最为重要的议题。

而世界上唯一一个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城市,伊斯坦布尔被用作了奥斯曼帝国时代的首都,也在昭示着土耳其自诩为“欧洲国家”的身份认知。

更何况,要说近现代的土耳其人,在长期的多民族交往和杂居中,跟所谓的“突厥”人,已经并没有特别直接的传承关系了,他们更多的融入地中海、黑海民族的欧罗巴血统。

还有近代大量有过西方教育、生活背景的土耳其贵族和知识分子,对于沦为“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他们致力于效仿欧洲君主立宪制,对帝国内政、军事外交进行西式改革,也总是发自内心的想主动往欧洲阵营靠拢。

因而,在人文环境方面,早在帝国时代,对于中上层的土耳其人而言,在他们心目中,主要跟欧洲人打交道的奥斯曼土耳其,自然也属于一个欧洲国家。

此外,就是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总统决绝又成功的全方位改革,为后世的土耳其奠定了“脱亚入欧”的总基调。

1920年代,一战战败后,再次被“肢解”的土耳其,欧洲部分只剩下了多半个伊斯坦布尔,仅占其国土面积的3%。

此时的西方、欧洲和世俗生活被凯末尔定义成了文明和先进的代言词。于是,大到国家政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小到以法令形式杜绝男人的大胡子和土耳其帽、女性的面纱,凯末尔对国家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盘“强制西化”,效仿欧洲国家的运作模式和生活方式,处处以欧洲为样板。

甚至,连沿用了数百年的阿拉伯文也被定义成了“它们书写的经书,像铁箍似的束缚着我们思想的、阻碍着国家发展”,遭到了彻底摒弃,并用拉丁字母取而代之,以“体现同旧伊斯兰文明的决裂和土耳其民族在文明世界中的新地位”。

(凯末尔亲自下基层,教授拉丁字母拼写的西化“土耳其文”)

此时,贯穿凯末尔改革的中心议题就是——伊斯兰教同进步和发展是互相对立的,与现代民主制度是矛盾的,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就是“欧洲文明”,只有像欧洲人一样穿着、生活、发展,土耳其才会受到尊重和待见。

可以说,在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伊斯兰教义深入人心的地区建设现代意义上的宪政国家,凯末尔的世俗化、近代化改革堪称同时期亚非国家中唯一取得成功,也是最为彻底的一个。

(90年代的土耳其)

我们可以看到,九十多年后的今天,即便在“宗教回潮”的大环境中,个人生活方面,土耳其男人又留起了大胡子,女人纷纷主动重新包了上头巾,甚至穿着布卡。但政教分离,世俗化共和制的政体、民主选举制度始至无法撼动,伊斯兰教仍只能作为社会生活的个人信仰而存在。可见凯末尔“脱亚入欧”的影响之深远。

接着,就是现实层面的原因了。

对于土耳其来说,被认作欧洲国家,不但显得体面,还能捞到不少好处。

早年加入北约,那是土耳其主动被邀请进去的。毕竟,作为北约对峙苏联/俄罗斯的桥头堡,战略位置太关键,拉土耳其入盟,属于西方世界的“刚需”。

拥有了北约成员国身份后,土耳其更加坚定了自己就是“欧洲人”的认知。

只是,要想进入欧盟,就没这么容易了。

为了享受欧盟的自由市场、税收优惠和各种补贴,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欧盟还叫“欧共体”的时候,土耳其就开始申请,但至今仍走在入盟谈判的路上,加入欧盟必须满足35项条件,目前只展开了16项谈判工作,彻底完成的仅有一项,马拉松一样的谈判,遥遥之路,貌似没有尽头。

其实,说土耳其经济不行,会拖后腿,是不客观的。

目前,土耳其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15位。而且,土耳其和欧洲的互补性很强,与许多欧洲国家经济空心化不同,拥有较为完善工业体系的土耳其,国内制造业还算给力,是欧洲发达国家产业外移的主要对象之一,其中汽车业和家电方制造业属于它的长项。另外,几十年来,土耳其也是这些欧盟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主要劳务输入源。

更何况,前东欧地区,不少经济比土耳其差远了的著名穷国,像保加利亚、摩尔多瓦等等,也没怎么费周折,就拿到了欧盟的入场券。

所以,经济方面,欧盟最担心的不是“拖后腿”,倒是土耳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太具有竞争优势,一旦加入欧盟,会获得更有利的位置去抢占其他欧盟成员国传统市场。

加之,更少不了夙敌希腊的百般阻挠——耳其与希腊和塞浦路斯存都有边界和领土矛盾,双方立场都很强硬,短期内没有什么顺利解决的希望,这显然也这不符合加入欧盟的标准。

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欧盟作为一个以基督教价值观为核心的欧洲超国家政治联盟,对欧洲观念和同质文化的认可正是欧洲联合的价值取向。而当今土耳其国内日渐浓郁的宗教氛围,让欧盟国家们愈发新心生隔阂,甚至指责土耳其正在“大踏步的远离欧洲”。

这方面,对于宗教较为狂热的埃尔多安总统也看的很明白——伊斯兰教传统向来被认作欧盟拒绝土耳其的“潜规则”,一旦伊斯兰教形成潮水之势从民间生活走向政治领域,土耳其势必会和加入欧盟的愿望渐行渐远。

而对土耳其来说,只有加入了欧盟,才算是个真正的“欧洲国家”。

因此,我们也看到,埃尔多安在国内外各种场合,总能摆出不同的脸谱,翻脸比翻书还快,就是他这种既想发扬“伊斯兰教的荣光”,又要做个欧洲人的矛盾心理的生动体现。

在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一书中,曾将世界七大文明简化为了西方、中华和伊斯兰三大文明圈,而那些正好处于文明圈交接之地的国家、地区,则被称作“文明裂缝国家”。

显然,土耳其便是这样的一个处境尴尬的“文明裂缝国家”,它总是不可避免的要面对选择哪一条发展道路的问题。

九十多年前,凯末尔决绝的选择了“一路向西,面向欧洲”;而如今的埃尔多安,在“向西”的同时,更纠结于恢复昔日帝国和宗教的荣光,甚至意在某求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新领导人。此番情形下,也不知道终生呕心沥血致力于“脱亚入欧”,建立世俗化土耳其的凯末尔将军,他的在天之灵,又会作何感想。

鬼子帝国大学还存在吗?

1.现在鬼子国内的七所帝国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东北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和海外的两所帝国大学(台湾大学,首尔大学)。鬼子在明治维新后建立的这九所帝国大学集团,直到今天在亚洲也是顶级的。

2.另外,有趣的是,今天的中国台湾人认为台湾大学是鬼子人建立的,而韩国人不承认首尔大学是鬼子人建设的。

3.二战结束前,想要在九所旧帝国大学当教授,你必须是九所旧帝国大学的毕业生。

4.至今,亚洲过半的诺贝尔奖,都被旧帝国大学(特别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包揽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