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危机弹头配置,电影里潜艇和鱼雷追逐场面在现实中会发生吗?

2023-10-01 03:21:03 72阅读

孤岛危机弹头配置,电影里潜艇和鱼雷追逐场面在现实中会发生吗?

谢谢邀请。下面由稀星天外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多数现代潜射鱼雷都是两用的,既可以攻击水面舰只或潜艇。但是这两个目标具有不同的特征,击沉它们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稀星天外今天就介绍一下两种潜射鱼雷的功能以及它们的实际工作原理,这与大家在电影中看到的可能完全不同。

孤岛危机弹头配置,电影里潜艇和鱼雷追逐场面在现实中会发生吗?

基于动力系统类型,现代潜射鱼雷有两种变体:热(化学)能和电能。热能鱼雷使用的燃料,例如奥托燃料II,发动机来驱动鱼雷的推进系统。这些特殊燃料可以在不使用外部氧气的情况下燃烧,推动燃气涡轮发动机或星型活塞发动机的转动,进一步驱动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桨,从而将鱼雷推至超过60节(约111公里/小时)的速度。如果在燃料燃烧过程中注入像高氯酸羟铵(HydroxylAmmonium Perchlorate,HAP)这样的添加剂,甚至可以实现更高的速度。HAP的使用让热能鱼雷比电动鱼雷在目前具有速度优势。

图一 美国海军的“马克48(Mark48)”重型鱼雷是一种使用奥托II性燃料的热能鱼雷,已经发展了七代。最新型Mod 7在2008年服役。

热能鱼雷可以在更高的速度下实现比电动鱼雷更长的射程。液体燃料能够存储更多的能量,并且可以在现代燃气涡轮发动机中更有效地燃烧,从而使这些致命武器具有在敌方探测或攻击范围之外攻击任何目标的能力和速度。

在某些现代鱼雷中,已经用燃气涡轮发动机取代了老式的外部燃烧星型活塞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较高的转速加上对鱼雷外壳和废气排放系统的静音改进,使现代热能鱼雷可以像发射它们的潜艇一样安静。如果现代鱼雷使用被动声纳进行导引,目标可能直到被击中都不会知道它受到了攻击。

电动鱼雷更为常见,因为它们易于制造和维护,使用时的安全性也更高。同时,它们具有一些热能鱼雷没有的能力。例如,因为不需要在启动过程中克服机械滞后和惯性,使用高转矩永磁电机的现代电动鱼雷可以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达到最大速度。这使它们还没有离开鱼雷发射管就可以达到50节(约93公里/小时)的速度。

电动鱼雷的另一大优点是它们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例如德国的DM2A4“海鳕(Sea Hake)”Mod 4鱼雷。它采用串联电池,每条鱼雷可以选择安装2、3或4个电池。更多的电池可以使鱼雷具有更大的射程。较少的电池则可以使它更轻、更灵活,但要牺牲射程。不管什么配置都可以使它保持50节的速度,并且像现代热能鱼雷一样安静。

图二 德国“海鳕”Mod4鱼雷是一种电动鱼雷,根据不同的任务,它可以配置2、3或4个电池(见本图左上角)

今天,潜射鱼雷使用高能锌-氧电池或某些其他类型的能量电池。与标准电池相比,它们提供的电力要持久得多。但高能电池的性能可以说是各国保守最为严密的数据。

在诸如《红潮风暴(英文名Crimson Tide)》和《冰海陷落(英文名Hunter Killer)》之类以现代潜艇为题材的电影中,鱼雷追逐潜艇的场景往往是最具戏剧性的效果。现实情况是,在现代潜艇攻击中,鱼雷大范围机动和目标潜艇疯狂逃避摆脱,是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前所述,在21世纪的水下战斗中,目标很可能还没有发现鱼雷就被摧毁了。现代潜射鱼雷的设计中内置了静音的被动模式,除非使用主动声纳模式,否则可能要等到引爆前才能探测到。

图三 《红潮风暴》电影海报

图四 好莱坞电影《冰海陷落》的剧照

在现代海军演习中经常发生的是两艘潜艇彼此之间相距数百米,同时发现对方,一起攻击最后同归于尽。另一种交战方式是当一艘潜艇抢先发现对方,通常在另一方的探测距离之外,首先发射鱼雷,一击必中,全身而退。因此,像潜战电影中那种让人肾上腺素分泌加速的长时间水下缠斗是不现实的。实际的水下战斗悄然无息地发生,几乎没有反应时间来抵御即将来临的攻击。

此外,许多现代鱼雷都有一条指挥线或光纤电缆,可以从鱼雷后面卷起,并与潜艇的火控系统建立数据链接。在发射鱼雷之前,它必须知道三件事:

鱼雷发射后的航向和深度是什么?

在什么距离上它可以开始搜索目标?

保险解除的边界在哪里?

图五 很多现代鱼雷都是所谓的“线导”鱼雷借助线缆,在火控操作员控制下,鱼雷可以改变其攻击参数甚至放弃攻击。使用潜艇的声纳数据代替鱼雷自身的声纳数据,可以更改目标,重新设置攻击深度和安全距离,并可以忽略敌方使用的诱饵和干扰等对抗措施。如果数据链路丢失,则鱼雷将遵循其接到的最后指令,并在必要时执行预先设置的反反鱼雷对抗对策。

发射后,鱼雷将向潜艇下方进行一个短暂的俯冲,以避免让潜艇本身碰到指令导线,从而缠绕在潜艇的指挥围壳和螺旋桨上。电缆或光缆由安装在鱼雷发射管或鱼雷雷体中的绕线分配器随着鱼雷在水中的行进而释放。在某些情况下,会同时从发射管和鱼雷雷体释放导线,以减少导线因过度拉伸而断裂的机会。

潜艇的火控系统向鱼雷提供了一个数字边界,又称为“杀伤盒”。这些边界旨在防止鱼雷攻击母舰或指定区域之外的任何其他目标。你可以把这些边界想象成水中的一个三维立方体,其大小由潜艇的武器官在射击前设定。

鱼雷将以预定的路线和深度航行到目标区域。在航行过程中,除非另有指示,否则鱼雷将测量环境背景噪声并达到其搜索深度。同时,它还要为自身的高频有源声纳计算合适的发射功率,以确保没有混响和失真,也不会被背景回声所掩盖。在搜索模式下,鱼雷将减速和提高声纳发射的功率水平,以最大化探测能力。这在复杂、浅水、嘈杂和冰冷的环境中尤其重要。

武器到达设定的杀伤区域后,它会激活自己的传感器并开始寻找目标。如果潜艇和鱼雷之间的数据链接还没有中断,火控操作员可以随时更改“杀伤盒”的大小尺寸。他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手动操纵或关闭鱼雷。如果鱼雷离开了“杀伤盒”,它的弹头会上上保险,发动机自动关闭并沉入海底。鱼雷不能像在电影《猎杀“红色十月”(英文名Hunt for Red October》中那样被“引爆”。

图七 电影《猎杀“红色十月”》剧照,该片段应该是美国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采用紧急上浮摆脱鱼雷袭击。这在现实生活中永远不会发生。

如果发射鱼雷的潜艇在鱼雷攻击期间进入杀戮箱且鱼雷没有被关闭,它会被鱼雷识别为有效目标。应对和防止这种情况的关键是在鱼雷攻击期间保持完全的态势感知。特别是当潜艇自己需要躲避敌方反击时,态势感知的缺乏很容易导致其误入自己鱼雷的“杀伤盒”。

鱼雷具有三种基本的目标检测方法:被动声纳,主动声纳和尾流追踪:

被动声纳仅侦听由预期敌人产生的特定目标噪声,或者设定为锁定检测到的最大声源上。尽管启动被动导引要求声响的强度超过一定的阈值,但是被动模式是最能实现攻击突然性的导引模式,因为除非很近,否则根本无法发现采用这种导引方式的鱼雷。旧式的被动导引鱼雷会采用蛇形机动来增加鱼雷的搜索区域,但这会牺牲速度和射程。现代鱼雷可以通过数字化声纳波形在更宽广的搜索扇区内进行搜索。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鱼雷因为反复转向而损失速度和射程,还可以提高搜索的效率。

图八 鱼雷被动引导的简单工作原理

主动声纳只是简单地以高频发射声纳能量脉冲。发射功率大小由鱼雷发射后它所测量到的背景噪声来确定。它将以最有效的方式搜索整个“杀伤盒”。在主动攻击期间,目标潜艇很可能会使用声纳掩蔽器和干扰器加以对抗。鱼雷所采取的对策是通过绝密的滤波技术来消除这些干扰源。

如今,“尾流导引”技术在双用途鱼雷上越来越普遍。直径533毫米和650毫米的鱼雷都可以具有尾流导引能力。但是像俄罗斯的65-76A这样的650毫米鱼雷是专门设计采用“尾流导引”技术的大型远程鱼雷,旨在搜寻船尾的尾流并加以跟踪。这种650毫米鱼雷的燃料足以以50节的速度行驶超过100公里,持续一个多小时。这使得躲避这种鱼雷成为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从而使发射该鱼雷的攻击潜艇有时间逃脱反潜兵力的围剿,然后重新发生攻击。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付“尾流导引”的鱼雷,但是这种武器的齐射是一种有效的杀伤手段。

图九 俄罗斯的53-65K型鱼雷是苏联开发的一种直径533毫米“尾流”制导鱼雷末端导引是鱼雷攻击的最后阶段。鱼雷一旦探测到有效目标,它就会通过线缆把目标的位置、速度、深度和航向传回潜艇的火控系统。该数据将与火控解决方案进行比较。除非另有指示,否则鱼雷将进入末端导引状态。末端导引采取主动声纳探测,在受到前一个声纳脉冲的回波后,立即朝着回波源头发射下一个脉冲。

由于鱼雷和目标的距离迅速拉近,目标可以听到音调越来越高、间隔越来越短的“乒乒”声,类似于世界末日倒计时。此时,目标已经知道自己正遭到攻击,但为时已晚。鱼雷距离实在太近且移动实在太快,任何反制措施都无力回天了。

现代鱼雷通常使用复合引信。它这结合了利用声信号和磁信号测量距离的近炸引信和由物理撞击引爆的触发引信。尽管对于鱼雷来说,最好是在船体的一米范围内近距离引爆,但触发引爆也能对哪怕是最大的军舰造成毁灭性影响。

图十 实战演习中的BAE系统“矛鱼”鱼雷攻击水面舰只场景

现代的潜射鱼雷是功能强大且致命的武器。21世纪的技术和工程使冷战时期形成的科学和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BAE系统的“矛鱼(Spearfish)”,阿特拉斯电子的“海鲟”Mod 4,法国海军集团公司的F21和俄罗斯的UGST-M等鱼雷都代表了该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

高速、杀伤力、远射程和低探测性的强大结合使现代鱼雷拥有了比其他海军武器更大的优势。

图十二 某国鱼雷的尾部细节,可以看到两个想向旋转的螺旋桨和位于中轴的导引线缆

孤岛惊魂6商店武器哪个好?

1、主武器1: SSGP-58/SKS

这里推荐的是两把,目前最强步枪,看玩家适合哪种步枪,SKS适合爆头点射,弹匣只有10发,sSGP-58无脑扫射,带穿甲弹。其他配件拉满即可。

2、主武器2:MBP .50

最强狙击步枪,伤害高,爆头秒一切,不过换弹比较慢,和弹匣容量比较低,玩家可以佩戴增加弹匣容量的模块。

21隐身轰炸机比B?

B-21虽小,但高度隐身,更智能,是所追求的目标吧?世上多少兵器光怪陆离,亮晃晃地打人眼,首次使用由于吹嘘功夫很整,又吹之多年,叫人好不怕怕,日子长了便露出原形来,比如现役的B-2,有称“幽灵”,第一次投入实战即伤天害理,干出炸馆这样的事来,它所依恃者,人无它有,因是很是疯了多年,现在怎么样呢?世上从来就没有不折之矛,随着反隐身手段的不断发展,B-2从难觅其踪,到可看见全须全尾的二十年间,纵横称雄这多年,今日再不是无兵可制,从空际卫星,天上侦察机,到地面雷达,均可远距离发现,好嘛,一种与黄金等身的大型隐身轰炸机,美国吭吭哧哧这多年,今天居然开始变得小心弈弈,这使得历来追求要先他国一代到两代差距的美国,开始有点不淡定,摩拳擦掌讲,再造一种更先进的,名字都起好了,B-21“突袭者”,倒也形象,只是怎么样?

全隐身什么东东?技术从来具有延展性,B-2刷得是厚厚的涂料,养护起来甚是费劲,飞一个小时要6个小时以上维护,总共也就20来架,深度影响执行任务的能力,现在美国的隐身主力飞机,都采用这一办法,猛刷隐身涂层,这种涂层好是好,不易维护,那么下一代追求的全隐身,要另寻其它技术思路,或使用隐身蒙皮,或机体直接以隐身材料来打造。原来从上往下看,暴露无疑,现在全机身都要隐身,誓将隐身进行到底。有人讲,如果真地不能被发现,就是一件细思极恐之事。叫我说,勿需多虑,就技术的延展性来讲,B-21重视归重视,也绝无通天彻地之能。

它会更加聪明。依靠先进的电子设备和雷达,加强战场感知能力,即向智能化努力,是美军新型技术兵器孜孜以求的目标,有了全隐身,再在聪明二字上做足功夫,战场又会变得单向透明,可以说美军是有这个技术实力的,基础厚实,那就再向前一步,其实从来也没有放弃更加智能化的努力,自主规划飞行线路,自主选择重点目标攻击,等等,雷达是其眼睛和耳朵,没准B-21的雷达更邪恶。当然主要是猜测,致于最后究竟怎样,无人知晓。

主要在于易维护。至少它会比B-2易维护,方便全球灵活部署,不似现在的样子,一天到晚在恒温的机库里趴趴着,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败的项目,别看花钱不少,但实用性太差。贵得连美国都承受不起,因此采购数量极其有限,就这么点飞机够干啥使的,多年纠结着也是着急,不知如何如应,技术发展到顶峰,开始找不着北,似乎怎么发展都可以,但实现起来太难,不是偏离技术方向,就是买不起用不起。

战略武器和战术武器究竟有什么区别?

战略武器的区别就是战术和战略的含义。

所谓战略,是更宏观上的一种战争方略和计划。比如二战时隆美尔对英军展开狂攻,蒙哥马利选择了“消耗”的战略。结果蒙哥马利虽然每战必胜,却因为过度的投入攻势,战略物资上无以为继。而希特勒期望的“拖”的战略目标也化为流水。

战略往往不关心战斗的细节,它只就策略层面为最终的目的负责。甚至很多时候它都不是战斗。比如美英军二战时与德军展开的“吨位战”,除了战场上的潜艇狼群与驱逐舰护航,战场下美国也展开了疯狂的大生产,最后工业生产能力超过了德军能攻击的数量,德军的“吨位战”便自告失败了。

“战略武器”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它们并不对细枝末节的战术条件使用,也不一定适合战术目的。比如核武器,虽然它威力无穷却拥有各种掣肘,当代核武器没人敢真正用到战争中,但它负担着战略威慑作用。比如美苏争霸,如果双方任何一方没有核武器的战略威慑,另一方则要么放弃争霸低头认错,要么失去战略平衡被核弹炸烂。

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名词: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战略导弹等等,它们无一例外是为达到战略目的而设置的大杀器。如遏制敌人、报复敌人、形成对敌优势等等都是战略目的。

如果更宏观一点的看待“战略”的话,像军事能力、预备役动员能力、国防科技水平、部队装备水平、后勤保障能力、军人思想与训练、空天防御等等都属于战略。再再宏观一点,国家经济、科技发展、工业配置、自然环境、粮食生产、交通通信、生活文明也都是战略。如果某个武器能对这些任何一方面构成打击或影响,那么它就是战略武器。

譬如转基因,转基因技术是绝对应用不到战斗中去的,士兵们拿着转基因的种子没用,它无法向对方开火。但是转基因技术本身关系到战略,国家未来的粮食生产、国外廉价转基因作物对本国农民生产的影响、国外隐藏致病因子的转基因食品对国内造成的疾病或农业减产、国外转基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生态破坏等等,这都可以构成战略武器。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战略武器”除了那些毁天灭地的大杀器外,还有“超限战”的一部分。恰似当年秦国遭到疲国之计修郑国渠,却又通过智慧将之转化为兴国之力一样,战略武器无处不在,只看人们如何发挥智慧。

战术之所谓“术”,它更强调小范围的对策和方法,是一种更看待眼前情况的解题行为。其实我们玩的“即时策略游戏”,完全就是建立在战术应用之上的,如《闪击战》、《兄弟连》其实都是战术兵器和策略的运用。

你把军队排成波次冲锋是战术,你懒驴打滚躲过敌方的火力也是战术,以这些战术目的的达成为目标的武器装备,就是战术武器。什么手雷步枪火箭筒,战车坦克轰炸机统统都是。

再换个角度说,有时候“战略”还是“战术”取决于武器所处的位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使用莫辛纳甘的士兵装备一支AK47步枪,那么对他而言,他获得了连发射击以及火力倍增的战术能力。这时候这支AK47属于战术武器。

那么如果在敌军仍然大规模使用98k的时候,成批量成规模的为集团军群全面换装AK47,那么这时候的AK47就是具备战略意义的武器。

有没有巡航导弹一样的无人机?

巡航导弹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无人机,某些战术巡航导弹的先进和智能程度并不比无人机低,区别仅在于,巡航导弹打完了就得去死。

不过也确实存在自毁无人机,它们安装有爆炸战斗部,能在完成侦查任务或遇到有价值目标后,选择以自毁的方式撞击对方,将其炸上天。

比如以色列的“哈比”无人机就属于此类,而且它并不是什么新锐的无人机,只是20世纪90年代搞出来的东西罢了,我军很早就进行了进口和仿制。

上图.中国在哈比概念上开发的ASN-301型

“哈比”的其实就是种增添了反辐射导引机构的无人机,它可以长时间的滞空,根据指令去往要点空域侦查盘旋,如果找不到目标,它还能飞回来回收。

反辐射装置在侦查过程中会对敌军开机雷达波形成反馈,继而跟踪到目标上空,然后通过红外自导弹头进行辅助瞄准,一头将敌人的雷达撞死。

哈比的发射器仅需一辆卡车运输,每辆车可装载9个配套发射器,每箱两机,一共18架“哈比”,你说它们是无人机也好,说是“巡飞弹”也好,概念是相当模糊的。

一个带有控制单元的发射队,拥有1辆控制车,3辆发射车,一共能运载54架“哈比”。实际上,亚美尼亚对阿塞拜疆的战争中,阿塞拜疆就大量使用了“哈比”。

除了“哈比”外,以色列还有一种名为“Orbiter 1k”的无人机,它比哈比小不少,炸弹重量为3公斤,但它具备更强的机动性和更建议的发射能力。

“Orbiter 1k”能以126km/h的最快速度飞行,航程达到100公里,滞空时长达到2小时,根据任务不同,可以携带战斗部和电子侦查组件等各种设备,它同样被用到了阿亚战争中。

俄罗斯卡拉什尼科夫集团的下属单位扎拉航空集团开发了一种自杀无人机,名为“KUB-BLA”。它通过活塞发动机驱动,最高速度130km/h,能携带3公斤炸药飞行近70千米,相当隐蔽,与哈比很像。

伊朗为了应对美国的威胁,也开发了一种自杀无人机,它们可以搭载在舰船上,像航母舰载机那样起飞,以对付美军的舰艇。

伊朗这种自杀无人机被称为“阿比尔2”,它们的起飞环境很简单,普通的快艇就能将之放飞,且拥有自主性,不需要太高端的侦查探测能力就能作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伊朗海军的窘境。

而且伊朗人并不需要这种无人机能打多远,他们只要袭扰打击海湾和霍尔木兹海峡就行了。

土耳其人搞的“卡古尔2”自杀无人机是四旋翼的,更加小巧和简单,仅有6.8千克,能持续飞行半个小时,基本就是个普通民用无人机的水平。

“卡古尔2”据说拥有反步兵和反坦克能力,更换专用爆炸部后,甚至还能携带温压弹搞云爆攻击,它可以很灵活的让士兵们在战场上根据各种战术需求使用,与使用一枚火箭筒差不多。

按照土耳其的说法,“卡古尔2”可以施行“蜂群战术”,它们可组成20组的无人机矩阵,由一个士兵控制着发动进攻,并且他们已经在2019年的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中使用过这种武器。

不过土耳其的四旋翼无人机虽然符合“自杀无人机”的概念,并不符合“与巡航导弹相似”的概念。

还有些国家将过去的老旧战机改成了自动靶机和无人机,理论上它们也是可以进行自杀攻击的,原理与巡航导弹基本没区别。比如越南现在就是这么做的,他们开始将大量米格-21改造,使之成为廉价无人机,并具备一定的自杀攻击能力。

又比如阿亚战争中,阿塞拜疆就将一架安-2飞机改成了巡航式的自杀无人机,他们在安-2上装满了炸弹,然后让其充当“开路先锋”,专门吸引火力。

这些老旧的飞机被改造出了不少,阿塞拜疆很轻易就能让它们试探出亚美尼亚的防空火力,然后再让其它无人机进行定点清除,简直屡试不爽,成本几近于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