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文光:“上访不如上网”折射出的无奈

2025-11-14 00:08:25 6阅读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也就是说,正常的信访诉求是合法的、是有法可依的。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爆料”出的诸多信访事件来看,由于个别部门不作为、公信力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越级上访这种非常规形式,以寻求更高一级的部门来解决问题,进而导致截访、限制人身自由甚至给上访人造成伤害的例子层出不穷。而此类事件一经曝光,极易获得广大网友的围观和同情,进而给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损害。

其实,许多上访事件原本都是一起普通的信访诉求案件。而正是由于正常诉求无果,才促使当事人使用非正规的手段利用公开信、微薄等形式在网络上发出“呐喊”之声,这实属于无奈中的“反击”亦属于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笔者对信访工作了解的不多,但是信访工作“在疏不在堵”的道理多少还是明白一些的。出现问题要及时了解实际情况进而寻求解决办法,不应该“堵人”、“堵嘴”、封锁消息,这根本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只能“雪上加霜”,使诉求者对有关部门甚至政府产生失望情绪。

笔者认为,越级上访的频繁出现,正是由于社会底层民众无法在正常信访渠道解决问题而导致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能够正确对待群众的来访,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依法为群众解决问题,越级上访就不会也不应该有那么多。当然,我们不排除这里面充斥着一些“缠访”、“无理访”、“非法访”的情况,所以,这更需要各级信访部门要认真对待群众来访,调查出事件真相,进而依法、正确的解决问题。

面对“上访不如上网”这一说法,笔者深感无奈。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折射出一些“访民”在“走投无路”后通过网络发声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真实写照。笔者期望有关部门能够本着“执政为民”的思想,正确对待群众的来访,尽心尽力的解决群众诉求的问题,让“中国式呐喊”的声音越来越少。

稿源:荆楚网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