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祖陵墓,李渊曾扶持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

2023-06-23 16:25:03 41阅读

汉祖陵墓,李渊曾扶持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

唐朝宣布杨侑是暴病而死,但真实情况应该是被李渊害死的。

公元617年5月,李渊趁天下大乱,隋炀帝杨广避祸于扬州,不在关中之际,在晋阳(山西太原)起兵。

汉祖陵墓,李渊曾扶持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

起兵之后,李渊为了有别于其它义军,他就打出了“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旗号,以清昏君,扶保隋室的名义,率军杀向了长安。

当时隋炀帝远在扬州,关中群龙无首。并且中原的瓦岗军和王世充激战方酣,两方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渊就在没人跟他竞争的情况下,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杀进了长安城。

李渊进长安后,第一时间拥立杨广之孙杨侑为皇帝(杨侑是杨广之孙,不是儿子),改年号为“义宁”。遥尊远在扬州的隋炀帝为太上皇。

其后,李渊胁迫杨侑下旨,让他赐予自己加九锡,在宫内行走等诸多特权,并且他还让杨侑以皇帝的名义确认李建成、李世民的兵权,彻底控制了关中和隋朝中枢。

做完这一切架空隋朝中枢的工作后,李渊不再出招。他决定等一等,看看隋炀帝会怎么反扑自己。

当时,李渊的控制的地盘并不大,仅关中和河东一隅之地。而隋朝仍有实力,杨广的麾下也有一些精锐,他并非不可以杀回去,夺回自己的皇位。

但是,杨广却心灰意冷,感觉大势已去,他不做任何反击工作,每日只是在扬州喝的昏昏欲睡,不管不问。

几个月后,情势愈演愈烈,杨广见天下已然大乱,就彻底心灰意冷,下旨南迁,打算迁都南京,割据江南。

按当时他的想法,天下他是夺不回来了,但他退居江南,做个偏安一隅的南朝皇帝还是可以的。

然而,由于杨广身边的禁卫军将士全部都是关中子弟,没去过江南,不像杨广对江南那么有感情。所以当杨广下令迁都南京,打算彻底避居江南时,禁卫军的积压已久的怒火就伴随着兵变,彻底爆发了。

禁卫军发动兵变后,一致推举宇文化及为首领。并在宇文化及的指示下,杀入皇宫将杨广绞死。

杨广死后,宇文化及仿效李渊,他也立了一个傀儡皇帝杨浩(杨广的侄子),并利用杨浩跟李渊和杨侑打对台戏。声称杨侑就是傀儡,他要杀回长安,清君侧,废傀儡,扶保大隋基业千秋万载。

然而,宇文化及杀掉杨广,不仅没有恶心到李渊,反而让李渊做梦都要笑醒了。

因为,李渊立杨侑为帝,本来就只是想让杨侑过渡一下。待他羽翼丰满,他自然会取杨侑而代之。而宇文化及的行为,无疑是如助推器一般的效果,让李渊篡位的时间大大缩短。并且李渊还有了篡位的借口。

什么借口呢?就是替隋炀帝报仇。

公元618年6月,李渊让人杨侑写了一封禅位诏书,并逼杨侑在禅位大典上亲自念出。

这份禅位诏书写的很有意思,大致归纳下来有三点中心思想:

第一点是杨家造孽,我杨侑无脸面对大隋父老百姓,决定退位让贤;

第二点是杨广被奸臣宇文化及所杀,杨侑希望能人志士为爷爷报仇;

第三点是李渊是个英明神武的人,禅位给他能给爷爷杨广报仇雪恨;

很显然,这么有逻辑性的诏书,不可能是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杨侑写的,李渊弄了这么个禅位文书,目的就是既要让杨侑把位置让给他,还要标榜自己是为隋炀帝报仇,是合法皇帝。可以说是既抢了皇帝宝座,还不忘给自己脸上贴金。

李渊登基后,封杨侑为国公,并将其软禁在长安城内。当时,他是不敢杀杨侑的。毕竟宇文化及那个老贼还没死。

并且,几乎是同时,割据东都的王世充也立了一个傀儡皇帝杨侗跟李渊打对台戏。李渊当时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他不能动杨侑身上一根汗毛。

不过,宇文化及只会吹牛,不会实干。他率领禁卫军离开扬州后,还没走到河南,就被瓦岗军狠狠的揍了一顿,死伤惨重。

其后,跟随宇文化及的禁卫军将士纷纷开始逃离,十万大军瞬间跑掉了八万。

宇文化及望着仅存的两万残兵败将,他是心灰意冷。为了在临死前圆一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帝梦,他便毒杀了傀儡皇帝杨浩,僣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

此后,宇文化及如亡命徒一般,以继位的魏县为根据地,向四面八方扩张。不过他的这些扩张都失败了。最后,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所部击败,并被窦建德活捉,死在了窦建德的刀下。

宇文化及的下场,如同催命符一般,让杨侑活着的价值大打折扣。

此时,他生死不仅已不由他自己决定,能决定他命运的人,只是远在洛阳的杨侗。

为什么是杨侗呢?

因为从理论上说,杨广的直系子孙可以继承皇帝位的就他们两个。杨侑和杨侗分别被李渊和王世充控制,双方是敌对关系,他们谁先干掉皇帝,就会把自己陷入政治被动,因此李渊不仅不杀杨侑,还要格外的优待他。

但是,只要王世充主动杀掉了杨侗,而且杀的没有遮掩,那么李渊继续留下杨侑来显示自己宽容仁德的意义不大了。

然而,真的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公元619年5月,杨侗被急着要当皇帝的王世充毒杀。此举让杨侑没有活着的必要了。

两个月后,杨侑暴病而亡。死的时间节点可谓是“合情合理”……

妇好率领商朝部队打败的鬼方会是雅利安人东扩建立的部落吗?

在甲骨文里并没有“商伐鬼方”的记载,只是在《周易》的卦辞里有两处提到“商伐鬼方”,所以,所谓的“商伐鬼方”很可能是周人的谣言。

从甲骨文来看,商和鬼方是友好关系,鬼方很可能是商的附属国。鬼方经常帮助商抓捕羌人做祭祀品,商王也经常参加鬼方的祭祀活动,商和鬼方一直都是友好关系。

周和鬼方是敌对关系,在周人的打击下,鬼方被迫西迁,而犬戎趁机占领了鬼方的地盘。本来鬼方在犬戎的东边,但随着鬼方西退和犬戎东进,鬼方的位置移动到了犬戎的西边。

到了东周时期,鬼方已经西退成为月氏,西周的一部分被秦占据了,而鬼方原来的位置被魏和林胡占据了。

王国维根据《晋书》的说法,认为鬼方就是犬戎,就是匈奴。实际上,鬼方是月氏,犬戎是匈奴。

“鬼”字实际上应该是“禺”字,“鬼方”实际上是“禺方”。

“禺方”就是禺知、禺氏、月支,这些词和“月氏”都是同音,“月氏”古音Guti。“隗”实际是“隅”,夏人称鬼方为“大隗氏”,实际是“大隅氏”,“隅”和“禺”、”月”都是同音,所以夏人所说的“大隗氏”就是大月氏。

月氏人是来自四千年前征服巴比伦的古提人(Guti),后来被苏美尔人驱逐出巴比伦。

古提人被驱逐出巴比伦以后,在中亚地区成了马萨格泰人(Massa-Getae),有一部分来到中国,成为大隗氏(大月氏),商朝时期被称为“鬼方”,秦汉时期被称为“月氏”,后来被匈奴打败西迁,杜萨格泰(Thyssa-Getae)是“大月氏”的音译,很可能就是西迁月氏的一支。五胡乱华时期,有一支月氏部落入侵中原,就是羯族(get)。

而中亚地区的马萨格泰人,最后成为了哥特人。所以马萨格泰人不是斯基泰(雅利安)人,而是日耳曼人。

从中国西迁的月氏人,占领了斯基泰人的地界,和斯基泰人一起建立了贵霜帝国。

从种种迹象来看,鬼方(月氏)不是雅利安人,而是日耳曼人。

而妇好墓里的白人遗骨,是黄帝族的雅利安人,就是夏后氏。

殷商和玛雅人同族,印第安Q系基因,所以妇好是一个玛雅女巫,也是一个战争犯,妇好不仅用我们的祖先(古羌人)祭祀和殉葬,而且还吃我们的祖先。

妇好最后战死沙场,被砍碎了,所以妇好墓里根本没有妇好的遗骨。

汉祖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汉祖刘邦,为你诠释不一样的人生

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三国演义蛮族将领?

轲比能,鲜卑之王(汉献帝时期—235年)

轲比能并非普通的部落首领,他统领部族期间执法公平,不贪财物。又收拢许多中国人入麾下,让这些教鲜卑人如何制作兵器铠楯,又学习汉人文字,就连部众的制度也模仿中国,在积极汉化之下,势力日益强盛。

轲比能势力早期依附袁绍、曹操得以发展空间。经历过曹操、曹丕到曹叡时期,轲比能不断吞并周边部落,成为漠北最强势力。轲比能还反复叛变曹魏为乱,双方交战多年,互有胜负。漠北原本由轲比能、素利、步度根三足鼎立,魏将田豫常用以夷制夷的手段分化他们,让鲜卑部落互相攻击。其后轲比能杀了步度根,兼并其部落,几乎统一的鲜卑民族。倘若轲比能真完成了这个壮举,其威势并不亚于数十年前的鲜卑之王檀石槐。檀石槐在东汉末年兼并东西部族,统一了鲜卑。北拒丁零,东击夫余,西攻乌孙,南驱匈奴。东西长达一万四千多里,南北宽达七千多里,山川水泽和盐池都在其管辖范围。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轲比能串通,遥相呼应,牵制住了曹魏大军不敢轻易出击。在诸葛亮死后,曹魏依旧无法在军事上消灭轲比能,幽州刺史王雄派勇士韩龙将其刺杀,才再一次令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曹魏的边陲因此得以安息。

位宫,高句丽王(?—248年)

高句丽在东汉帝国时期已成为中央边境隐患。当年辽东太守公孙度威震东北,迫使位宫的爷爷伯固屈服,为公孙度效力。建安十四年(209年),公孙康率军进攻高句丽,攻破其都城,焚烧邑落,伯固之子拔奇埋怨国人,自己身为长子却不能继承王位,便与涓奴加各率自己统领的部署三万余人向公孙康投降。

此后高句丽国分裂为两国,拔奇投靠公孙康。伊夷模继承伯固的王位,直到227年,伊夷模之子位宫继承高句丽王位,以于台明临於漱为相,发展生产,稳定诸部;同时分别与魏、东吴保持联系,对抗公孙氏,多次出兵掠夺辽东。在司马懿讨伐公孙渊之时,位宫趁机偷袭公孙渊领地,一度与曹魏交好。

魏正始三年(242年),位宫又派兵袭破辽东西安平(今丹东九连城),彻底与曹魏决裂。其后魏幽州刺史毋丘俭两度征讨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即是位宫),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位宫偕同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往东沃沮,守坚固的丸都城。

毌丘俭围城后,见山城的西北面山体陡峭,上面的守兵也不多,就采用避实就虚,正面佯攻,西北偷袭的战法,选派一些身强体壮善于攀登的士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的守兵,“束马悬车”,攻破了丸都山城。据《三国志》所载,魏兵“屠丸都”,但对当初劝说国王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得来一家网开一面,“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

魏军一路驱逐高句丽到俄罗斯滨海地区才肯罢兵,毌丘俭于丸都刻碑纪功而还。公元1906年, 吉林集安乡民筑路发现曹魏安邑侯平定高句丽反叛纪功。碑系赭红色含石英粒岩石凿刻而成,发现时只残余全碑之左上角,表面光洁,碑阴亦作修琢。

经此一战,高句丽元气大伤,往后数十年间无力再为祸华北,不过却也给予了慕容氏崛起的机会。毌丘俭虽举兵讨伐司马氏,取败而亡,但少有人知道这位名将亦曾立下驱逐犯汉者位宫的赫赫功绩。

位宫于魏正始九年(248年)秋九月死,谥号东川王,亦称东壤王;在位22年。由于对内施政宽和,国人怀其德,“近臣欲自杀殉葬者甚众。嗣王以为非礼而禁止,但至葬期至墓自死者甚多,国人伐柴以覆其尸,遂名其地曰柴原”。

卑弥呼,魏倭女王、神功皇后(约160年—约269年)

鬼子这个时期的历史多是传说,并没有信史记载。《鬼子书纪》描述:“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往行,存而不忘。”

神功皇后的事迹位于《鬼子书纪》第九卷,该时期可信度较高的史料还是中国的《三国志·魏书·倭人传》,却也只是魏国人从倭人使者那了解到的一些信息,未能考证全详实。

约在东汉末年,鬼子九州国的邪马台国发生内乱,各国共推举女王卑弥呼为国王,稳定了国内局势。魏景初三年(239),司马懿平定辽东,魏帝曹叡病重。与此同时,卑弥呼派遣使者大夫难升米、次使都市牛利出使魏国,获赐亲魏倭王之金印和铜镜一百枚,又任命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牛利为率善校尉,倭国成为中原帝国的属臣。

曹魏时期的倭女王是否神功皇后这一点有争议,但鬼子史学考证神功皇后的活动年代跟卑弥呼在同时期,所以神功皇后一说有些接近。

范旃,扶南之王

扶南意为“山岳”,中南半岛上的古国,即是柬埔寨的前身。吴黄武四年(225年),国王范旃派遣使臣到东吴,取海道历时年余到印度恒河口,再行陆路,历时四载到东吴,进贡琉璃。吴赤乌三年(240年)扶南国王范旃遣使到天竺茂伦王朝。吴赤乌六年(243年),范旃又遣使献乐人及特产于东吴,孙权也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到中南半岛各国。巧的也是在同年一年,倭女王卑弥呼遣使伊声耆、掖邪狗等八人至魏,献生口、倭绵、绛青缣、绵衣、帛布、丹木、付、短弓矢等物。

朱应﹑康泰回国以后分别撰写《扶南异物标志》和《吴时外国传》,是世界上反映扶南历史文化的最早著作。惜原书均已佚,部分内容散见于中国一些类书古籍中。朱应﹑康泰的出使意义较诸葛直、卫温到台湾还要大一些。

扶南国先王范蔓死时,有乳儿名范长,藏匿民间。 范长二十岁时,结国中壮士,袭杀扶南王范旃。 但后来范旃的大将范寻又杀范长而自立为王(在位约243年—287年以后)。

刘豹,匈奴左贤王(东汉中平年间—279年)

刘氏匈奴自称是匈奴单于冒顿的后裔,因先祖娶汉高祖刘邦宗室之女为妻,并与冒顿相约为兄弟,这一族人的后代都以刘氏为姓。

东汉末年,刘豹之父于扶罗率军援助东汉帝国镇压黄巾。匈奴内部发生动乱,羌渠单于被杀。匈奴故地河套又被鲜卑部落所占领,于扶罗遭到驱逐而留在河内地区,并与白波贼、黑山贼联合劫掠中原,于扶罗被曹操所大败,不久后病逝,匈奴自此不振。

直到呼厨泉继承单于之位,以侄子刘豹为左贤王。曹操将呼厨泉扣留在邺城,将匈奴分为五部,左部居太原故兹氏县(今山西省汾阳东南)、右部居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东南)、南部居蒲子县(今山西省隰县)、北部居新兴县(今山西省忻县)、中部居大陵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东北),派右贤王去卑监国。

自此匈奴部族大多进行汉化,皆以汉字为姓,匈奴可谓名存实亡。可惜多年以后,魏晋对匈奴势力警惕程度下降,刘豹趁机把匈奴部落又合为一部。

当时名将邓艾上书劝谏:“戎狄兽心,不以义亲,强则侵暴,弱则内附,故周宣有玁狁之寇,汉祖有平城之围。每匈奴一盛,为前代重患。自单于在外,莫能牵制长卑。诱而致之,使来入侍。由是羌夷失统,合散无主。以单于在内,万里顺轨。今单于之尊日疏,外土之威浸重,则胡虏不可不深备也。闻刘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为二国,以分其势。去卑功显前朝,而子不继业,宜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离国弱寇,追录旧勋,此御边长计也。”又陈:“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

邓艾分析匈奴利弊,认为匈奴部落应不断分化,以便于控制,司马昭采纳了邓艾的建议。可是到了晋朝,去卑之子刘猛举兵造反,刘猛攻打并州,被并州刺史刘钦击败,这位刘钦就是当年追随钟会伐蜀的战将魏兴太守刘钦。晋朝监军胡奋讨伐刘猛,数次击败他。胡奋利诱刘猛属下的左部帅李恪,李恪杀刘猛,降晋。

在曹魏时期都把匈奴控制得很好。直到咸宁五年(279年),刘豹去世,西晋朝廷任命刘豹之子刘渊为代理左部帅,埋下了五胡乱华的伏笔。

王平,蜀镇北大将军(?—248年)

蜀汉大将王平在担任镇北大将军之时,姜维担任着镇西大将军,倘若王平没有死的太早,他的地位跟姜维相当。

《晋书.李特传》记载:“巴人呼赋为賨,因谓之賨民焉。”

王平和李特一样都是巴西宕渠(今四川营山)人,这地区在当时都是少数民族所居住。

《华阳国志 巴志》记载:“宕渠,古賨国。”

王平和李特的祖父李虎都是在同一时期追随杜濩、朴胡前往汉中投靠曹操,只不过王平在后来又转投于刘备,故而王平是賨人,是毫无疑问的事情。这个“賨”并不能算作一个民族,乃是指巴地居住的羌人、氐人,同时也有汉人杂居,这一类皆称賨人。王平在后来能够统领由少数民族组成的步兵精锐无当营,自是因为王平拥有蛮人血统的缘故。史书记载王平目不识丁,文化水平相当低,大概也是出身賨人之故。

王平兴势之战中用疑兵之计,驻守住兴势、黄金二城,阻击曹爽十万大军进入汉中,等来费祎援军到来,最终大破曹爽,致魏军伤亡惨重。反倒是后来的姜维采取改变汉中布防,进行坚壁清野战术,消弱汉中围守兵力,令魏军轻易进入汉中腹地,才造成蜀国门户大开的战略失误。王平坚守拒敌于国门外的防御布局,虽说在军事上没什么创新,然确实立下了显赫战功。

莫护跋,鲜卑率义王(237—?)

这支鲜卑部落原本并不起眼,直到魏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征讨辽东,这支部族才在史书中露脸。莫护跋率部众追随司马懿大军一同讨伐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之北。当时燕代之人流行戴步摇冠,莫护跋喜好这种装饰,整天戴在头上,由此也在鲜卑部落中流行起来。这支鲜卑部族自此以“步摇”为部落之名,因读音同“慕容”相近,逐渐演变为鲜卑慕容氏。

莫护跋正是两晋十六国中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各国的先祖。也就是《天龙八部》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姑苏慕容氏的祖先。

千万,百顷氐王(?―263年)

部族居于仇池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南),氐族也是农耕民族,生活习俗跟汉人相当接近。

建安十七年(212年),马超据守冀城,割据陇上,千万与兴国氐王阿贵一同复叛响应马超,军屯于兴国,迫使夏侯渊撤军。建安十九年(214年),夏侯渊讨伐韩遂,乘胜围攻兴国,阿贵被夏侯渊所杀,千万逃奔已经投靠刘备的马超。只是不久夏侯渊攻占了武都地区,曹操将武都的人口迁移到关中地区,千万被曹操封为百顷氐王,千万成为氐族杨氏第四代领袖。

西晋武帝时,千万的孙子杨飞龙受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西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杨茂搜率部落四千家迁到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武都郡)、阴平(武都郡)二郡。愍帝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左贤王。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东晋太和十一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前仇池国灭亡。

李虎,巴氐将军

李虎是成汉政权奠基人李特的祖父。张鲁统治汉中时,賨人李虎率部族自巴西宕渠往依张鲁。曹操攻克汉中,李虎率五百余家归属,被拜为将军,迁移到略阳以北,部族号曰“巴氐”。

这支部落在略阳居住多年,直到晋元康六年(296年),氐人齐万年造反,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荒,略阳、天水等六郡的百姓流亡、迁移,寻找粮谷进入汉川的有几万家,李特兄弟率部族一路逃荒到汉中,又请求进入巴蜀寄居。初时晋朝并不允许,流民贿赂侍御史李宓,得以批准进入蜀中。李特看见剑阁之凶险,感叹刘禅无能,心中暗生异志,一路上收拢人心,成为流民中的领袖,阎式、赵肃、李远、任回等人对李特相当信服,他的兄弟李流、李痒也各是英杰。这几兄弟最终闹得蜀中大乱,杀死益州刺史赵廞,领兵与凉州刺史罗尚大战,对抗西晋的统治,为成汉政权打下基础。

成汉政权的建立时间还在刘渊的前赵之前,应算为五胡乱华中第一个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我见犹怜”这句成语就出自成汉政权的后代李势女。

少年中国说原文全文大意?

原文

鬼子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沓之盛事。 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

呜呼,面皴齿尽,白头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 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

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

若何之?@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

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 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梁启超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

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渐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 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

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

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

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 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

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全、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

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

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

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时代也。幽、厉、桓、赧,则其老年时代也;高、文、景、武,汉朝之少年时代也,元、平、桓、灵,则其老年时代也。

自余历朝,莫不有之。凡此者,谓为一朝廷之老也则可,谓为一国之老也则不可。 一朝廷之老且死,犹一人之老且死也,于吾所谓中国者何与焉?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

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

玛志尼者,意大利三杰之魁也,以国事被罪,逃窜异邦,乃创立一会,名曰“少年意大利”。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卒乃光复旧物,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

夫意大利者,欧洲第一之老大国也,自罗马亡后,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殆所谓老而濒于死者矣。而得一玛志尼,且能举全国而少年之,况我中国之实为少年时代者耶?堂堂四百余州之国土,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岂遂无一玛志尼其人者!龚自珍氏之集有诗一章,题曰《能令公少年行》。

吾尝爱读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我国民而自谓其国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国民而自知其国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西谚有之曰: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然则国之老少,又无定形,而实随国民之心力以为消长者也。

吾见乎玛志尼之能令国少年也,吾又见乎我国之官吏士民能令国老大也,吾为此惧。 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鬼子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

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诺,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其内任卿贰以上、外任监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备者,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

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在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之治天下也。且彼辈者,自其少壮之时,既已不知亚细、欧罗为何处地方,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犹嫌其顽钝腐败之未臻其极,又必搓磨之、陶冶之,待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之时,然后将我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一举而畀于其手。

呜呼!老大帝国,诚哉其老大也!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

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 于此而告之以亡国也,瓜分也,彼乌从而听之?乌从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既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过了一世矣。

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之人民作仆为奴,以赎我一条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难办?呜呼,今之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者,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手段,皆具于是矣。

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使走无常当医生,携催命符以祝寿。嗟乎痛哉!以此为国,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岁而殇也。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之残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译文

鬼子人称呼我们中国,一称作老大帝国,再称还是老大帝国。 这个称呼,大概是承袭照译了欧洲西方人的话。

真是实在可叹啊!我们中国果真是老大帝国吗?梁任公说:不!这是什么话!这算什么话!在我心中有一个少年中国存在。

要想说国家的老与少,请让我先来说一说人的老与少。老年人常常喜欢回忆过去,少年人则常常喜欢考虑将来。

由于回忆过去,所以产生留恋之心;由于考虑将来,所以产生希望之心。由于留恋,所以保守;由于希望,所以进取。由于保守,所以永远陈旧;由于进取,所以日日更新。由于回忆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已经经历的,所以只知道照惯例办事;由于思考未来,各种事情都是他所未经历的,因此常常敢于破格。

老年人常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常喜欢行乐。因为多忧愁,所以容易灰心;因为要行乐,所以产生旺盛的生气。因为灰心,所以怯懦;因为气盛,所以豪壮。因为怯懦,所以只能苟且;因为豪壮,所以敢于冒险。

因为苟且因循,所以必定使社会走向死亡;因为敢于冒险,所以能够创造世界。老年人常常厌事,少年人常常喜欢任事。 因为厌于事,所以常常觉得天下一切事情都无可作为;因为好任事,所以常常觉得天下一切事情都无不可为。

老年人如夕阳残照,少年人如朝旭初阳。老年人如瘦瘠的老牛,少年人如初生的虎犊。老年人如坐僧,少年人如飞侠。老年人如释义的字典,少年人如活泼的戏文。老年人如抽了鸦片洋烟,少年人如喝了白兰地烈酒。 老年人如告别行星向黑暗坠落的陨石,少年人如海洋中不断增生的珊瑚岛。

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中矗立的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不断延伸的大铁路。老年人如秋后的柳树,少年人如春前的青草。老年人如死海已聚水成大泽,少年人如长江涓涓初发源。这些是老年人与6性格不同的大致情况。

梁任公说:人固然有这种不同,国家也应当如此。

梁任公说:令人悲伤的老大啊!浔阳江头琵琶女,正当明月萦绕着空船,枫树叶在秋风中瑟瑟作响,衾被冷得象铁,在似梦非梦的朦胧之时,回想当年在长安繁华的红尘中对春花赏秋月的美好意趣。

清冷的长安太极、兴庆宫内,满头白发的宫娥,在结花如穗的灯下,三三五五相对而坐,谈论开元、天宝年间的往事,谱当年盛行宫内的《霓裳羽衣曲》。 在长安东门外种瓜的召平,对着身边的妻子,戏逗自己的孩子,回忆禁卫森严的侯门之内歌舞杂沓、明珠撒地的盛况。

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阿拉比被幽禁在斯里兰卡,与三两个看守的狱吏,或者前来拜访的好事的人,谈当年佩着短刀独自骑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大地,浴血奋战在海港、大楼,一声怒喝,令万国震惊恐惧的丰功伟业,起初高兴得拍桌子,继而拍大腿感叹,最后持镜自照。

真可叹啊,满脸皱纹、牙齿落尽,白发正堪一把,已颓然衰老了!象这些人,除了忧郁以外没有别的思绪,除了悲惨以外没有其他天地;除了萎靡不振以外没有其他精神寄托,除了叹息以外没有别的声息,除了等死以外没有其他事情。

美人和英雄豪杰尚且如此,何况平平常常、碌碌无为之辈呢?生平的亲戚朋友,都已入于坟墓;日常起居饮食,依赖于别人。 今日得过且过,匆匆哪知他日如何?今年得过且过,哪里有闲暇去考虑明年?普天之下令人灰心丧气的事,没有更甚于老大的了。

对于这样的人,而要希望他有上天揽云的手段,扭转乾坤的本领,挟山跨海的意志气概,能还是不能?

真是可悲啊,我们中国果真已经是老大帝国了吗?站在今天以纵览往昔,尧、舜和夏商周三代,是何等美好的政治;秦始皇汉武帝,是何等的英雄豪杰;汉代唐代以来的文学,是何等的兴隆繁盛;康熙、乾隆年间的武功,是何等的盛大显赫。

历史家所铺叙记载的,文学家所尽情讴歌的,哪一样不是我们国民少年时代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陈迹呢!而今颓然衰老了!昨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又割去十座城,处处穷得鼠雀不见踪影,夜夜扰得鸡犬不得安宁。

全国的土地财产,已成为别人怀中的肥肉;四万万父兄同胞,已成注名于他人户册上的奴隶,这难道不就象“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人一样吗?可悲啊,请君莫说当年事,衰老憔悴的光阴不忍目睹!象束手待毙的楚囚相对,孤单地自顾垂危的身影,性命险危,可谓朝不保夕,国家成为等死的国家,国民成为等死的国民。

万事已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一切都听凭他人作弄,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梁任公说:我们中国果真是老大帝国吗?这是今天地球上的一大问题。如果是老大帝国,那么中国就是过去的国家,即地球上原来就有这个国家,而今渐渐消灭了,以后的命运大概也差不多快完结了。

如果不是老大帝国,那么中国就是未来的国家,即地球上过去从未出现这个国家,而今渐渐发达起来,以后的前程正来日方长。 要想判断今日的中国是老大?还是少年?则不可不先弄清“国”字的涵义。

所谓国家,到底是什么呢?那是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住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治理他们这块土地上的事情,自己制定法律而自己遵守它;有主权,有服从,人人是有主权的人,人人又是遵守法律的人,如果做到这样,这就可以称之为名符其实的国家。

地球上开始有名符其实的国家,只是近百年以来的事。完全名符其实的,是壮年的事情。未能完全合格而渐渐演进成名符其实的,是少年的事情。所以我可以用一句话判断他们说:欧洲列国今天是壮年国,而我们中国今天是少年国。

大凡古代中国,虽然有国家的名义,然而并未具备国家的形式。 或是作为家族的国家,或是作为酋长的国家,或是作为封建诸侯的国家,或是作为一王专制的国家。虽种类不一样,总而言之,他们对于国家应具备的体制来说,都是有其中一部分而缺少另一部分。

正如婴儿从胚胎变成儿童,他身体上一两种肢体器官,先开始发育形成,此外的部分虽已基本具备,但尚未能得到它的用处。 所以唐虞尧舜以前为我国的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我国的乳哺时代,从孔子而来直至现在是儿童时代。

逐渐发达,至今才开始将进入儿童以上的少年时代。他的发育成长之所以如此迟缓的原因,是历代的民贼阻碍遏止他生机的结果。犹如童年多病,反而象衰老的样子,有的甚至怀疑他死期就要到了,而不知道他全是因为没有完全成长没有名符其实的原故。

这不是针对过去说的,而是放眼未来说的。

况且我们中国的过去,哪里曾出现过所谓的国家呢?不过仅仅有过朝廷罢了!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自立于这个地球上既有数千年,然而问一问这个国家叫什么名称,则竟没有名称。

前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的,都是朝廷的名称罢了。 所谓朝廷,乃是一家的私有财产。所谓国家,乃是人民公有的财产。朝代有朝代的老与少,国家也有国家的老与少。

朝廷与国家既是不同的事物,那么不能以朝廷的老少指代国家老少的道理就很明白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时代,是周朝的少年时代。至幽王、厉王、桓王、赧王时代,就是周朝的老年时代了。 高祖、文帝、景帝、武帝时代,是汉朝的少年时代。

至元帝、平帝、桓帝、灵帝时代,就是汉朝的老年时代了。自汉以后各代,没有一个朝代不具有少年时代和老年时代的。凡此种种称为一个朝廷老化是可以的,称为一个国家老化就不可以。一个朝廷衰老将死,犹如一个人衰老将死一样,与我所说的中国有什么相干呢。

那么,我们中国,只不过以前尚未出现在世界上,而今才刚刚开始萌芽罢了。天地是多么广大啊,前途是多么辽阔啊,多么美啊我的少年中国!

玛志尼,是意大利三杰中的魁首。

因为国家的事被判罪,逃窜到其他国家。于是创立一个会,叫做“少年意大利”。全国有志之士,象云涌雾集一般响应他。 最后终于统一复兴旧邦,使意大利成为欧洲一大强国。意大利,乃是欧洲的第一老大帝国。

自从罗马帝国灭亡后,全国土地隶属于教皇,政权却归之于奥地利,这大概是所谓衰老而濒临于死期的国家了。但产生一个玛志尼,就能使全国变成少年意大利,何况我们中国确实处在少年时代呢!堂堂四百多个州的国土,凛凛然有四万万国民,难道就不能产生一个象玛志尼这样的人物吗!

龚自珍诗集中有一首诗,题目叫《能令公少年行》。

我曾经十分爱读它,喜欢体味它用意的所在。我们国民自己说自己的国家是老大的话,那便果真成老大了;我们国民自己了解自己的国家是少年,那便真是少年了。西方有句民间谚语说:“有三岁的老翁,有百岁的儿童。

”那么,国家的老与少,又无确定的形态,而实在是随着国民人心的力量变化而增减的。 我既看到玛志尼能使他的国家变成少年国,我又目睹我国的官吏士民能使国家变成老大帝国。我为这一点感到恐惧!象这样壮丽浓郁、风度优美举世无双的少年中国,竟让欧洲和鬼子人称我们为老大帝国,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掌握国家大权的都是老朽之人。

非得吟诵几十年八股文,非得写几十年的考卷,非得当几十年的差使,非得熬几十年的俸给,非得递几十年的名帖,非得唱几十年的喏,非得磕几十年的头,非得请几十年的安,否则必定不能得到一官,提升一职。 那些在朝中任正副部长以上,外出担任监司以上官职的,一百人当中,其中五官不全的,大概有九十六七人。

不是眼瞎就是耳聋,不是手打颤就是脚瘸跛,再不就是半身风瘫,他自己自身的饮食走路、看东西、听声音、说话,尚且不能自己处理,必须由三四个人在左右扶着他挟着他,才能过日子,象这样而要叫他担负起国家大事,这与竖起无数木偶而让他们治理天下有什么两样呢!况且那些家伙,自从他少年壮年的时候就本已不知道亚细亚、欧罗巴是什么地方,汉高祖唐太宗是哪一朝皇帝,还嫌他愚笨僵化腐败没有到达极点,又必定要去搓磨他,陶冶他,等他脑髓已经干涸,血管已经堵塞,气息奄奄,与死鬼作邻居之时,然后将我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一举而交付在他手中。

真可悲啊!老大帝国,确实是老大啊!而他们那些人,积聚了自己几十年的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喏、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才刚刚得到这个红顶花翎的官服,中堂大人的名号,于是使出他全副的精神,用尽他毕生的力量,以保持它。

就象那乞丐拾到金子一锭,虽然轰隆隆的响雷盘旋在他的头顶上,而双手仍紧抱着他装钱的囊袋,其他的事情就不是他想顾及,不是他想知道,不是他想听到的了。 在这个时候你告诉他要亡国了,要瓜分了,他怎么会跟从你听这些消息,怎么会跟从你相信这些消息!即使果真亡了,果真被瓜分了,而我今年已七十岁了,八十岁了,但只求这一两年之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地过了一世了!如果不得已,就割让两三个省的土地双手献上以示恭贺敬礼,以换取我几个衙门;卖几百万人民作为仆人奴隶,以赎取我一条老命,有什么不可?有什么难办?真是可悲啊!今天所谓的老后、老臣、老将、老吏,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手段,全都在这里了。

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让走无常来当医生,携着催命符以祝寿,唉,令人悲痛啊!以用这样的办法来统治国家,这哪能不老而将死呢,甚至我怕他未到年岁就夭折了。

梁任公说:造成今天衰老腐朽中国的,是中国衰老腐朽人的罪孽。

创建未来的少年中国的,是中国少年一代的责任。 那些衰老腐朽的人有什么可说的,他们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日子不远了,而我们少年才是新来并将与世界结缘。如租赁房屋的人一样,他们明天就将迁到别的地方去住,而我们今天才搬进这间屋子居住。

将要迁居别处的人,不爱护这间屋子的窗户,不清扫治理这间房舍的庭院走廊,这是俗人常情,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至于象我们少年人,前程浩浩远大,回顾辽阔深远。 中国如果成为牛马奴隶,那么烹烧、宰割、鞭打的惨酷遭遇,只有我们少年承受。

中国如果称霸世界,主宰地球,那么发号施令左顾右盼的尊贵光荣,也只有我们少年享受;这对于那些气息奄奄将与死鬼做邻居的老朽有什么关系?他们如果漠然对待这一问题还可以说得过去。我们如果漠然地对待这一问题,就说不过去了。

假如使全国的少年果真成为充满朝气的少年,那么我们中国作为未来的国家,它的进步是不可限量的;假如全国的少年也变成衰老腐朽的人,那么我们中国就会成为从前那样的国家,它的灭亡不久就要到来。

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

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 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