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考编打破35岁门槛 年龄限制放宽引发关注
多地考编打破35岁门槛 年龄限制放宽引发关注!国庆中秋双节刚过,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今年研三的林琳就开始了秋招的准备工作。她积极投递简历并准备笔试环节,目标是进入与就读专业相关的行业,如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也会考虑与传播、公共事务相关的岗位。不过,林琳坦言考公考编才是她的主要方向。根据多个省份发布的计划,2025年下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笔试时间为10月25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大学毕业生需要根据自身综合能力、职业发展方向和兴趣来确定就业目标,而不是盲目跟风。不少毕业生盯着考公考编,但从概率上看,一些人反复多年都无法考上,最后甚至影响到了其他就业选择。因此,每个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更为客观的职业规划。
今年秋招的一个新特点是各地频频进行“跨省揽才”。例如,广东的“百万英才汇南粤”秋招活动在北京、上海、辽宁、广西等多地举行。另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一些地方明确提高考编的年龄上限,这可能意味着竞争会更加激烈。例如,绵阳市2025年下半年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年龄条件已放宽至38周岁及以上。
9月下旬,湖北省人社厅、省国资委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了2025年“才聚荆楚・共建支点”秋季大型招聘会,吸引了多所高校逾2万名毕业生到场选岗求职。同在9月底举行的“职引未来——宁夏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招聘会”覆盖多个行业,累计发布就业岗位4000余个。
林琳希望找到既能体现自身专业价值又能积累稳定经验的工作,短期内不会特别强调高薪,更看重职业成长空间和稳定性。她倾向于回到家乡发展,因为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且有家庭支持。车辆工程专业的王斌则希望去大城市工作,目标是进入学校或企业,希望能找到与自己职业理念相匹配的岗位。旅游管理专业的何君也表示愿意留在家乡发展,找一份自己擅长且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深耕下去。
熊丙奇指出,大学生返乡就业还是留在大城市,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有些大学生觉得一定要留在大城市,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压力也比较大。而返乡就业也需要考察当地的整体环境如何,是否有促进人才更好发展的环境。
从招聘情况来看,很多企业更强调高校毕业生的实习经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HR表示,今年企业在招聘规模和薪资预算上都有一定紧缩,因此会看重毕业生是否有实习经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自我驱动力、抗压能力等也是考察的重点。
林琳关注招聘平台上的机会,感觉最大的挑战是岗位数量相对有限,尤其是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岗位竞争激烈。熊丙奇指出,企业的人才评价体系各不相同,一些单位更强调人才和岗位的匹配度,即求职者是否有能力胜任。关键并不是在简历上写了多少段实习经历,而是能否通过实习锻炼出真正的能力,大学生需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很多高校毕业生来说,与秋招同步进行的还有考公和考编的准备。根据安排,10月25日是多省份事业单位联考的时间。例如,云南省2025年下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将在10月25日上午进行。黑龙江、辽宁、安徽、甘肃、重庆等地也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笔试时间安排到10月25日。此后,从11月开始一直到明年3月,将是国考和各地省考的时间段。
林琳目前重点聚焦四川省考,并打算参加明年四川事业编考试。她表示,今年不想分心,暂时不打算参加事业编考试,但会在秋招中积极尝试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她会优先考公,同时以企业求职作为补充,形成双重准备。
熊丙奇表示,大学生一定要进行职业规划,不要招聘的时候到处“赶场子”。高校也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充分的就业指导,不要盲目地考公考编。今年下半年考编的一个特点是,不少地方进一步放宽了年龄限制。例如,四川眉山和遂宁等地将事业单位的招聘年龄放宽到本科38周岁及以下,研究生43周岁及以下。不仅仅是四川,上海也在部分领域放宽了年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