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无聊假期的最后一根稻草
艺术人文频道《今晚我们看电影》
节目从8月20日起特别推出针对大中学生观众的“暑期世界经典电影”系列节目。这一系列节目选取了十部世界电影史上各具特色,又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涵盖各种类型的电影:人物传记、悬疑、战争、科幻、纪录片等等。你还觉得假期无聊吗?先来看一看今天这部精彩的电影吧~
电影《战舰波将金号》
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以1905年俄国革命为背景,讲述了战舰波将金号本是沙皇海军的骄傲,可是因为连续数月伙食太差,引起了水兵们的极度不满。他们发动了起义,把残暴的军官们推入水中,并占领了战舰,可是,起义领头人华库林楚克却不幸牺牲。他的尸体被运到敖德萨港口,市民们纷纷前来凭吊,并声援水兵们的革命行动。然而群众的声援却遭到了沙皇军队的镇压,一场血腥的屠杀就此展开……
影片以古典悲剧式的精巧结构和史诗般的格调,以及丰富的蒙太奇手法,表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重大鲜明的战斗性主题,标志着世界电影艺术的长足进步。
该片公映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将该片评为1926年的最佳影片,法国巴黎艺术展览会授予这部影片最高奖,卓别林则称赞:“《战舰波将金号》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影片。”
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苏联导演,俄国电影之父、电影理论家。他是电影学中蒙太奇理论奠基人之一,世界电影的先驱,创作《战舰波将金号》时年仅27岁。
革命浪漫主义
爱森斯坦不仅是一名艺术家,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他曾参加过苏联红军,他创作的激情,首先出自于对革命现实的深切认同,因此,他的作品始终贯穿英雄主义, 并竭力让自己的激情影响和鼓舞观众。也正式从爱森斯坦开始,电影拥有了表达世界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功能。
起义领头人
爱森斯坦在片中运用了革命浪漫主义原则,他把原先独立于波将金号起义的敖德萨市民总罢工进行了艺术改编,将之变成了声援波将金号的市民运动。除了对历史的艺术加工,他还在片中着力塑造了许多极具吸引力的革命英雄形象,对后来的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吸引力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一种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它可以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镜头剪辑在一起,产生新的含义。早在电影诞生之初,梅里爱、格里菲斯就对蒙太奇的拍摄手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后来,苏联的蒙太奇学派又使这种技巧变成了理论。而在整个蒙太奇的探索中,爱森斯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战舰波将金》是爱森斯坦的第二部长片,在影片中,他一直在实验自己的吸引力蒙太奇理论(也被称为杂耍蒙太奇)。吸引力蒙太奇可以简单理解为在组接镜头时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著名片段敖德萨阶梯中,7分钟一共出现了155个镜头,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通过蒙太奇段落把时间、空间给延长了,呈现了各种人物角色,以及那个让人津津乐道的婴儿车,让观众对大屠杀的场面有了一个细节的认识。
极端的电影表达方法
在拍摄《战舰波将金号》时,爱森斯坦用了极端的电影表达方法:不用摄影棚,不化妆,不要布景,不用主角演员,而是用了一万多名群众和军人来真实再现起义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尽管场面宏大,但影片依然注入了许多生动而充满寓意的细节,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完整而立体的人物群像。除此之外,片中还有不少带有隐喻性的镜头,比如三头分别是睡着、醒来、站立状态的石狮子,意味着人民的觉醒。而在一部黑白影片中波将金号升起的那一面鲜红色旗帜更是典型的革命浪漫主义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