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霸岗,武林外传里离火引任务流程?
五霸岗,武林外传里离火引任务流程?
离火引任务流程:
1:京城西门蓝色光圈站一会(-40 290)或者换线
2:找丞相对话
3:找麻衣神相对话
4:去五霸岗村南边挖龙精矿10个(记得七峡镇童子买铲子)
5:找京城货郎
6:找丞相
7:找草原村长
8:找西门卫兵——疾风
9:百灵草X5个+上品玫瑰露X5个——给草原药师
10:找西门疾风
11:找火岛村长——灭火
12:火岛南门口(-230 210)
13:京城麻衣神相
14:找京城逍遥散人,攒混沌之尘X2000(大约400个一阶八卦石或者150个二阶八卦石)送给他
15:京城麻衣神相
16:冰岛村长,找到冰岛西门(140 -130)回复村长
17:京城麻衣神相让去找京城逍遥散人(等5分钟)(小声逼逼:不知道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18:去武灵圣域的桥边(-303 301)附近等待触发
19:找五灵村长
20:回复京城麻衣神相,找离宫之魂(-220 270)(注意:换线找NPC)需:上品蛇莓露X1
21:再次找到离宫之魂,给他吃完药后还需:八卦石--离之晶·叁X1(内圈的水)
21:八卦石给离宫之魂后,得到:离火·屑尘(法宝属性:生命加750;攻击加500;抗神圣一击率加2%;抗神圣 一击伤害加5%)找京城丞相完成【离火引】任务。
为何岳不群学辟邪剑法却走了邪路?
武功其实并没有正邪之分,主要还是看修习之人的心智,林远图练就辟邪剑法,在江湖之中行侠仗义,是因为其本身就不是坏人,而岳不群则完全相反,这与辟邪剑法没什么关系。
在《笑傲江湖》之中,有四门极其高深的武功,分别是《葵花宝典》、《吸星大法》、《独孤九剑》与《辟邪剑法》,其中的《辟邪剑法》是贯穿了几乎整个故事始终的关键,所有的事情皆因武林中人争夺辟邪剑法而起。
事实上,葵花宝典与辟邪剑法同出一源,《笑傲江湖》之中,东方不败的绝学葵花宝典是前朝宫中的一个太监所创,其中的武功极其高深,因此无人能够修炼完整的内容,后葵花宝典的残卷落入民间,被福建莆田少林寺的红叶禅师所得,华山派的岳肃与蔡子峰暗中前往莆田少林,偷偷抄录走了葵花宝典。
红叶禅师发现之后,令弟子渡元禅师前去华山讨回,然而蔡子峰与岳肃各自抄录了一半的葵花宝典,回去之后,发现各自的内容完全对不上,二人一面向渡元禅师道歉,又一面讨教,渡元禅师武功极高,但并没看过葵花宝典里的内容,所以一边胡乱解释,一边默默记下了葵花宝典之中的内容。
渡元禅师并没有带着葵花宝典回到莆田少林,而是连夜将自己记下的葵花宝典内容写在了自己穿的袈裟之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创出《辟邪剑法》,写信给红叶禅师执意还俗,取名林远图并创福威镖局,以辟邪剑法、翻天掌横扫黑白二道,在江湖上立下赫赫威名。
而红叶禅师得知后,找到了林远图进行劝说,而林远图也答应了红叶禅师,不会将葵花宝典中的精要泄漏出去,此后的林远图在江湖上扶危济,颇有侠义之名。
然而,华山派得了葵花宝典的消息被日月神教所之探知后,日月神教十大长老攻上华山,夺走了葵花宝典,华山派不仅元气大伤,而且因为岳肃与蔡子峰对于葵花宝典的理解完全不同,华山派因此裂成了剑宗与气宗两支,岳不群即是气宗的后人。
林远图所创立的《辟邪剑法》虽然威力无比,但有个非常关键的要诀,与葵花宝典一样,那就是需要自宫才能练成,但林远图为子孙后世考虑,而且也答应过红叶禅师,所以封存了辟邪剑法,林家的后人所学的辟邪剑法因此威力大减,武功远不能与林远图相比。
武林中人,并不知其中的内情,只是以为林家的后人资质平庸,都无法发挥辟邪剑法的真正威力,也因此,各门各派都开始觊觎辟邪剑法,青城派的余沧海首先下手,最终给林家带来了灭门之祸。
然而各方都想夺取辟邪剑法,但都比不上岳不群手段阴狠高明。岳不群是华山派掌门,出身气宗,除了华山剑法之外还精通紫霞神功,在练就辟邪剑法之前就是武林之中的一流好手,人称“君子剑”。虽然剑称君子,但岳不群实际上是个伪君子,其谦虚文雅正气凛然的外表之下,是工于心计富有野心与阴狠毒辣。
岳不群时常告诫弟子们,要时时记得仁义为先,做个正人君子,在弟子中有绝对的威信,表面上恪守着“正邪不两立”的原则,在江湖上有一等一的声誉。也正因其声望卓著,与表面上就野心勃勃的左冷禅形成了鲜明对比,各门各派都希望让岳不群执掌五岳。
不过,这位谦谦君子背地里,完全就是另一幅嘴脸:
为夺取武林至尊之位,最早打辟邪剑法主意的是他;为夺辟邪剑法,不惜用自己的女儿作为诱饵的是他;夺取辟邪剑法之后,灭口嫁祸的也是他;自宫联剑、欺骗发妻与武林同道,亲手害了恒山派两定师太,满口仁义道德,却又将令狐冲逐出师门,还号召众人诛之的也是他。
除了林平之,真正练成辟邪剑法的就只有林远图与岳不群,然而这两个人走的是正邪相异的两条路,林远图在江湖中通吃黑白,素有正义侠士之名,而岳不群练成辟邪剑法之后,更加助长了其野心,为了武林之中的至尊之位,不择手段。
其实,这无关辟邪剑法,虽然修炼辟邪剑法的关键确实邪门,但这并不代表它是一门邪异的武功,完全在于修炼者个人的性格与心智,在岳不群修炼此剑法之前,就已经是个内心相当邪的人了,就算没有辟邪剑法,他也不是善类,而林平之的性情大变,主要还是因为遭逢巨变受尽苦难,然而即便如此,其心中仍有良知尚存,与岳不群不同。
岳不群靠什么手段稳住了左冷禅让华山派一直挺到五岳合并大会?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岳不群堪称《笑傲江湖》中第一伪君子和阴谋家,他在左冷禅的咄咄逼人和阴谋密计下,始终不露声色、隐忍不发,但暗里将计就计、自我发展,终于在嵩山大会上大举反击,攫取了左冷禅东西奔忙的成果。纵观岳不群“猥琐发育”的历史,其实是一部三十六计教科书。
岳氏三十六计之走为上在岳不群得到《辟邪剑谱》之前,无论他个人,还是整个华山派,与左冷禅领导的嵩山派均无抗衡之力,所以岳不群始终采取守势。但到封不平逼宫、药王庙遇敌之时,华山派实际已在左冷禅的刀锋之下,守不住就走,实际时岳不群在前期使用的方针,洛阳、朱仙镇、五霸岗以至福州,乃是华山派长期迁移逃跑的总路线,表面上会亲访友,实际上时逃避嵩山派的追杀。正是由于其飘忽的行踪,让左冷禅无法料敌机先而采取有效的围歼行动,故此得保首领。
当然,岳不群的躲避绝非消极逃跑,他的逃亡路线,其实是自我发展的过程,具体说来,便是对《辟邪剑谱》的寻找之路。第一站定在洛阳,乃是促成林岳联姻,此后,除林平之外的任何人再行觊觎剑谱,在道义上便已立不住脚,这个范围一旦圈定,《辟邪剑谱》早晚是他的囊中之物。
到后来回归华山,林岳完婚,其实于大局已然无妨。其一,左冷禅筹划周详,基本排除了再度围剿华山派的可能;其二,自己在少林寺故作拙劣的表演已瞒过了武林中人,在左冷禅的心目中,岳不群已不构成任何威胁;其三,自己神功大成,即便有意料之外的围剿突袭,也完全可以应付。
这一走,其实是积极的,为自己赢得了翻盘的宝贵时间。
岳氏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劳德诺作为左冷禅布置在岳不群身边的一颗棋子,对华山派的威胁十分巨大。但岳不群的借刀杀人之计,炉火纯青,先是丢了《紫霞神功》而故作颟顸,进一步壮大了左劳的胃口,再以一部假《辟邪剑谱》故意让劳德诺盗走,最终把左冷禅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岳不群的借刀杀人,也体现在对恒山派众人的摆布上。他客居福州,左冷禅便趁机以“防止辟邪剑法落入魔教之手”唯有,引诱各派增援,恒山派便是由此,几乎全军覆没。再令狐冲奇兵突出,以一己之力挽救恒山全派之余,岳不群又乘隙在少林寺杀死了仅有的两名首脑人物。鉴于左冷禅过往的实际表现,第一时间将定闲定逸之死与他联系在一起的,怕不是只有恒山派中人。
这一套借刀杀人的“组合拳”,威力无比,直接促成了左岳强弱之势的逆转,直到岳不群在封禅台使出正宗辟邪剑法,打败左冷禅之后,天下英雄方才恍然大悟,但此时,木已成舟,阴谋败不败露,已经无关紧要了。
岳氏三十六计之隔岸观火左冷禅所谋者大,并且实行起来雷厉风行。五岳派中的泰山派,实行的是“颜色革命”式的渗透,由“第五纵队”在最后关头毕其功于一役。但衡山、恒山两派,却是实打实的武力打击,刘正风全家惨死、恒山派高手凋零。而岳不群面对别人的危机,全采袖手旁观之策,待到左冷禅的阴谋成了江湖中人所共知的话题,除了他的亲信党羽,人人都以其为当今武林最大的祸胎,这渔人之利,便已收之无妨。
至于其他的如推令狐冲为谋夺《辟邪剑谱》的真凶之“李代桃僵”,趁人不备偷走剑谱之“浑水摸鱼”、在众人面前显示武功低微之“假痴不颠”,岳不群精于此道,驾轻就熟,反而不显得那么惊心动魄了。
三十六计有云: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左冷禅机关算尽,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固然是岳不群心机过人,可他自己的自负少谋,也早就埋下了葬送好局的伏笔。
风清扬说一生中只遇到过三个高手?
风清扬教令狐冲 独孤九剑时,说剑法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招,无招可破,也就没有破绽了。然后令狐冲就问他,如果敌人也没有招式呢?风清扬说那么这个人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了,他这一生中,也只遇见过三位。
风清扬说这句话的时候 ,对量词掐得非常准确,没有含混其词,说“两三位”或“几位”,而是三位。
令狐冲道:“要是敌人也没招式呢?”风清扬道:“那么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了,二人打到如何便如何,说不定是你高些,也说不定是他高些。”叹了口气,说道:“当今之世,这等高手是难找得很了,只要能侥幸遇上一两位,那是你毕生的运气,我一生之中,也只遇上过三位。”
自然有不少读者和令狐冲一样好奇,这三位高手到底是谁?
书中没有明确交代,徒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那么我们不妨推测一下,这三人到底是谁?
第一位:方证方证榜上有名是必须的,首先实力上足以与风清扬匹敌,有资格够得上这一条。
而且方证和风清扬肯定是见过面的。书中多处证据都指向这一点。
首先,方生在见到令狐冲会 “独孤九剑”后大吃一惊,因为风清扬曾经于少林寺有恩,方证就决心将《易筋经》相授,由此可见,这并不是一般的大恩。此恩情应该超过了方生性命的本身。
其次,最后任我行率性魔教大举攻打恒山之前,方证曾将《易筋经》假借风清扬的名义给令狐冲。如果方证和风清扬没有见过的话,此举未免太唐突。因此,方证 与风清扬肯定是见过的,至于交没交过手不好说,但风清扬应该是见过方证出手。这才有“一等一”的大高手的评语。
第二位:东方不败武功高手怎能少了东方不败?
东方不败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葵花宝典》加身,武功神秘莫测,他的武功其实是有破绽的,但是因为太快根本无法去破,所以就算可以破也来不及。
方生在第一次见任盈盈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方生大师又道:“老衲昔年和东方教主也曾有一面之缘。道友既然出手杀了人,双方是非,今日须作了断。道友何不现身相见?”
联想到昔年风清扬曾对方生有大恩,那么会不会是风清扬曾经陪方生上黑木崖,和东方不败交过手,救下了方生的性命呢?
毕竟以方生的身手,至少可以匹敌向问天了,《笑傲》中可以杀他的人屈指可数。
如此一来,风清扬就有理由见过东方不败,且是在东方不败《葵花宝典》大成之后。至于原因,是因为风清扬练成《独孤九剑》大约和东方不败修炼《葵花宝典》在同一时期,任我行就不认识《独孤九剑》,但是方生认识。
第三位:任我行任我行其实是不够格的。
但是纵观整部《笑傲》,能够做风清扬对手的,也只剩下任我行了。何况他俩确确实实交过手。
那姓任的却十分得意,呵呵大笑,道:“小朋友,你这话说得很对,风清扬并非泛泛之辈,也只有他,才识得我剑法的精妙所在。”
风清扬的剑术能让任我行服气,但任我行的剑法又胜过令狐冲,所以综合来看,以剑法而论,不算后来的“辟邪剑法”,任我行应该是仅弱于风清扬的了。由此算上他一个似乎也合理。
说他不够格,也是有道理的。
首先,风清扬在二十五年前华山派剑气之争之后就隐居了,而任我行是十三年前被囚禁,任我行被囚禁之前,风清扬还没有学会《独孤九剑》,至少和任我行交手时还不会。因此,风清扬在那时顶多算剑宗高手(或许天赋异禀),所以对“无招胜有招”的理解未必有那么深刻。
那人“啊”的一声大叫,说道:“岂有此理?风清扬虽是华山派剑宗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华山剑宗的剑法有其极限。我决不信华山派之中,有哪一人能连攻黑白子四十余招,逼得他无法还上一招。”
因此,任我行只能勉强算得上半个。
第四位:隐藏高手,传授风清扬独孤九剑的宗师如果按照前面的说法,风清扬学会《独孤九剑》也只是近十一二年之间的事,那么他的“独孤九剑”从何而来?肯定不是华山派自己的武功。当年 独孤求败的武功怎么忽然传到了风清扬的手里 ?
风清扬没有杨过的好运,能遇到 一只会武功的神雕,那么只有可能是别人传授给他的,这个人是谁,书中没有交代。但他既然会 《独孤九剑》,自然深谙无招胜有招的道理,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一位从始至终没有出场,但风清扬见过的人,也是一位风清扬口中“一等一”的大高手。
所以 ,风清扬口中的高手,方证一位、东方不败一位、教他《独孤九剑》的前辈宗师 一位,任我行 算半个。
是不是很有意思?任我行佩服的人也正好是三个半,而且与这三个半人高度重合。这也许就是武侠江湖的奇妙之处吧!
鲁西南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您好,我来回答。
我虽然是济南人,但是曾长期在鲁西南地区的菏泽市生活过,就菏泽文化(菏泽属于鲁西南)特点,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菏泽文化所代表的鲁西南文化主要以山水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祖源文化、牡丹文化、书画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来组成。
山水文化菏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存在13座山,17处水,这些山山水水沉积着深厚的文化,闪耀着灿烂的光辉,这里有两座山比较有名,一是菏泽的"金山",这座山位于巨野县东南23公里处,因建有秦王避暑洞而著名。至少在近代就有文人这座山,写出过专门的文献记载。
二是菏泽的“仿山”,这座山名气就比较大了,他是周代曹国历代国君的墓葬地,其实从地质学上来说,它不算是一个山,是因为墓葬的原因导致封土堆高大,仿佛像座山,所以也叫仿山,这座山具体在菏泽定陶区。
至于菏泽的水,比较出名的叫大野泽,为古济水所汇,,大野泽属于古梁山泊的一部分。《山海经》记载炎帝女儿精卫衔石填东海故事中的“东海”,就是指的大野泽,反映了远古时候大野泽的存在。《尔雅》云:“大野泽、巨野泽乃一泽二名。”汉以前文献称大野,《史记》始有巨野泽之称。《说文》:巨,广大也,大野、巨野同义,故两名并称;唐、宋以后,多称巨野。该泽是炎帝部族的发祥地之一。炎帝尤带领81个氏族生活在大野泽周围。黄帝战萤尤,蚩尤被杀,身葬两处:一葬大野泽南岸、今巨野城东北九里;一葬大野泽东岸、今嘉祥县梁宝寺乡阀(kan)城遗址。西周时属成、鲁两国共管。鲁哀公西狩大野,获麟,麟死,麟冢在巨野城东12里。北宋末年,大野泽的南部已被黄河淤垫为平陆,只剩下北部的梁山泊了。至金代中期,梁山泊也已淤出大片陆地,再加上黄河南移的有利条件,梁山泊开始垦殖。至元末明初,大野泽淤没干涸,水运交通废止。
黄河文化菏泽受黄河决口影响很大,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先秦到民国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危及曹州(今菏泽)域境的有12次大改道。西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濮阳西南领子决口改道.鄄城、郓城、巨野受害,行河23年,汉武帝刘彻亲临现场监督,才将决河堵塞。
菏泽市“黄委”的诞生地,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代表水利部行使所在流域内的水行政主管职责,为中央垂直的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副部级。我国历代都有负责治河的河官,但都是在黄河下游做修防工作,没有统一的治河机构。1933年,国民政府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掌握黄河干支流兴利防患事务”,隶属中华民国水利部。1946年2月22日,中共冀鲁豫边区政府在菏泽(今鄄城县临濮集)成立“冀鲁豫解放区治河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人民治理黄河的机构。5月底,为加强对黄河故道两岸治河复堤工作的组织领导,更名为“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这就是今天的“黄河水利委员会”。
红色文化菏泽著名的“红三村”文化
1940年8月,活动在鲁西南的八路军主力赴黄河以北作战。鲁西南抗日根据地一时空虚,仅剩下中共鲁西南地委、曹县县委、独立团的干部、战士共计300余人。国民党顽固派王子魁、胡金泉、马逢乐、王子杰、孙秉贤、张子刚等6股顽杂军共9000余人,趁机围攻、“蚕食”鲁西南抗日根据地,企图将根据地吃掉。鲁西南地委领导根据地军民以刘岗、曹楼、伊庄三个村庄为中心,开始了著名的三村保卫战。地委书记戴晓东和袁福荣、王健民、刘齐滨、宋励华、于子元等几位部长,分头在三个村及其外围村庄领导斗争。三个村成立了战斗指挥部,青壮年男子组成战斗队,妇女和儿童团员组成后勤队,男女老少人人皆兵。战斗队行动军事化,集中住宿,日夜站岗放哨。王子魁等部多次进犯三村,守寨军民以滚木、硒石、土枪、土炮、长矛、铁敏作武器打击敌人,和独立团内外夹击,一次次将敌人打退。12月31日,八路军新三旅政委赵基梅率主力一部,由黄河北直抵鲁西南,歼灭王子魁、石福起、申三瞎子等部,一举解三村之围,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得到恢复。从此,伊庄、刘岗、曹楼被人们誉为“红三村”。三村保卫战创造了平原地区反封锁、反“蚕食”斗争的光辉范例。
祖源文化范蠡终成“商祖”之地,范蠡(前517-前418),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人。他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富于谋略,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范羹公元前496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20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473年灭吴。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后至齐,父子载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去相职,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经商积资巨万,称“陶朱公”,被人们奉为商界之祖、商圣。
牡丹文化”菏泽牡丹甲天下”,在菏泽的时候,每当牡丹花开的季节,宾馆总是订不上,菏泽人一般这个时候就不去看牡丹花了,人太多,用菏泽话叫“看花子”
菏泽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20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装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自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藻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风翔有《毫州牡丹史》,清人汪源有《广群芳谱》、克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年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
书画文化菏泽书画文化源远流长。清乾隆年间单县画家赵树屏鉴于干旱连年,饿雾载道,毅然画《饥民图》,配以诗,进京为民请命,轰动一时。现存碑碣中仍有不少名家笔迹:汉代蔡邕的张寿墓碑、元代赵孟的张成墓碑、清代何绍基的碑刻、号称“文绝、书绝、刻绝”的五代屏盗碑等。牡丹区曹楼曹氏翰墨世家,五代人都以书法闻名。晚清邓树屏编写的《书法心得歌》影响很大。学画练字已成菏泽人的时尚,不但有一批骨干队伍,而且有众多的业余爱好者,仅“农民绘画之乡”巨野县,可“登堂入室”的农民画师就达1500人之多,堪称人人丹青、家家翰墨。菏泽市现有国家书协会员6人,省书协会员40多人,国家美协会员7人,省美协会员87人。曹州书画院的规模、队伍、院藏都堪称全国地市级书画院之最。
戏曲文化菏泽是中国的“唢呐之乡”,菏泽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地方特色鲜明,有唢呐、笙、管子、坠琴、插琴、软弓、京胡、如意勾、筝、扬琴、大鼓、大锣、大饶、大锦、梆子等等,其中唢呐、笙、笛系有400年历史的柳子戏、大弦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张应易演奏的古筝《夜静密铃》1957年获山东省第一届音乐会演一等奖,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时,他演奏的三首古筝独奏曲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著名唢呐演奏家袁子文的学生任同祥1953年曾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后随团出访罗马尼亚、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袁子文、魏永堂的唢呐独奏曲《双合凤》、《驻云飞》在1955年全国会演中获一等奖。北派古筝传人赵玉斋、韩庭贵、高自诚、赵登山等在全国都享有盛誉。以唢呐为主的鼓吹乐班遍布菏泽城乡,有300多个,艺人达2000余人,技艺高超,曲目丰富,人才济济,独步全国,被誉为”唢呐之乡”。
武术文化历史上的菏泽是中原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商汤依靠武技能力,起兵灭夏桀,建立了商朝;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城濮大败楚军,齐国军师孙膑与魏国三军统帅庞涓进行的桂陵之战;秦朝时期,刘邦聚天下武林壮士,打败项羽,在泡水河畔登基做皇帝,以及后来的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清末曹州一带的捻军起义等都发生在荷泽这块土地上。因此说,武术是战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战争推进了武术的发展。随着冷兵器战争的结束,武术才慢慢成为了人们娱乐观赏、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主要手段。菏泽为“中国武术之乡”,武术是菏泽的文化品牌之一。
菏泽自古就有习武的传统,也出了不少的农民起义领袖,比如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唐僖宗乾符元年(874),濮州(今鄄城县)人王仙芝在河南长垣聚众起义。翌年,冤句(今曹县西北庄寨镇)人黄巢在当地起兵响应。黄巢出身盐商家庭,自幼习武,精通大刀和弓箭。相传黄巢精研刀法有72路之多,环环相扣,变幻莫测;两把粗的柳树能一刀砍断,马上射箭百步穿杨,一副石磨能单手托起。因屡立战功,在王仙芝死后被推为义军首领,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他率领数十万大军纵横中原,渡过长江,挺进福州、广州。乾符六年,黄巢率百万义军北伐,经江西、安徽,再进中原,占领洛阳,挥师长安。傅宗中和元年(881),义军攻进唐朝都城长安。黄巢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即皇帝位,称“承天应运启圣着文宣武皇帝”,国号为“大齐”,年号为“金统”。由于义军占领长安后没能乘胜追歼李唐军队,李唐军队联合沙陀费族卷土重来。唐中和三年,黄巢被迫退出长安,重返河南、山东。后因大将朱温叛变、孟楷战死、尚让投降,又长期被围困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市)。面对唐将朱温、李克用等紧紧追杀,义军经曹州、充州退入泰山虎狼谷(今济南莱芜区西南)。中和四年七月十七日,黄巢在虎狼谷自列而亡,余部战死。黄巢虽死,但其在实战中精研创编的刀法等武术功夫却长留民间。
还有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宋江,字公明,北宋时期郓城人。郓城民间素有习武的传统,各村拳场众多。宋江在此浓厚的习武之风环境中长大,备受感染,因此自幼酷爱武术,常与周边村庄青壮年一起习拳舞棒,切磋武艺,并以其悍勇侠义为众人折服。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民财,农民苦于繁重赋税盘剥,致流离失所。宣和初年,宋江等36人聚众起义。义军以梁山泊为根据地,杀富济贫,对抗官府。宣和二年(1120),宋江率军攻克青州。三年,宋江又率军转战淮南以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广大地区,杀赃官,除污吏,开府库,济百姓,朝廷上下震动,宋徽宗在招降未果之际,派大军镇压。在进攻沭阳时,遭伏击失败。宋江虽死,但其36人所留下的武功技艺却为后人发扬光大。“三十六路宋江拳”“燕青拳”以及“梁山戳脚”“武松脱钩”等都成为独立的拳种或套路;特别是“燕青拳”,为后来一代宗师霍元甲继承和发展。人们在仰慕梁山好汉的同时,亦伴有对武术的向往。当地民间习武之风更是千年延续,至今尤烈。
论武术套路,主推“梅花拳”,亦称花拳、梅拳,是广泛流传于菏泽各区县的一个著名地方拳种。据拳谱、经卷记载,梅花拳起源于明朝末年,奉收元老祖为始祖,早期传人是江苏徐州铜山县路家团人张山(张三省)。他于明崇祯末年(约1640)将梅花拳传给了徐州铜山县邹家六位公子,其中邹家六公子正法学艺最精。邹正法又将梅花拳传给前来拜师学艺的开州蔡吉村人蔡兴道等。邹正法归家后“闭门不出,不传外人,单传亲生下辈”,所以梅花拳又有“父子拳”之称。清乾隆九年(1744),邹家后辈传人邹文聚首破“秘不外传”的家传形式,由徐州北上,在曹县魏湾杨庄、东明县五霸岗及牡丹区高庄集一带的赵庄、李村等地传授梅花拳。这是梅花拳传入菏泽之始。经过有序传承,至今在菏泽已传到20余代。梅花拳因其源流较久,内外兼修,注重实用等风格,在武林中独树一帜。梅花拳又分三个流派,即干枝梅花拳、落地梅花拳和中心梅花拳,三者内容丰富,各有特色。梅花拳融周易、八卦为拳理,化阴阳五形为拳法,吸收佛、道、儒三教之精华,拳分五势,合梅花五瓣之形,故称为梅花拳。